点击上方即可收听本期朗读音频
文/龙应台
壹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气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
周末上街时,一家几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摩托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米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灯一黑,就是甜蜜的时间,在松软的被褥里笑闹踢打。
朦胧的时候,窗外幽幽的栀子花香,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就是家。
曾经是异乡大学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要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凉。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彷彿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贰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也有很多人,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点心塞进他书包里。
周末,你骑摩托车去市场,把女儿贴在身后。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从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晚上,你把滚烫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朗读者-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张綦哿
座右铭:当你竭尽全力的时候,上帝自会主持公道。
小编推荐
伴读
黄磊:写给未来的你们
伴读
杨绛:回忆我的父亲
伴读
林清玄:期待父亲的笑
伴读
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伴读
为什么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伴读
忧虑本身,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伴读
自己修炼好,孩子自然就好了
伴读
贾平凹:你首先做人,做普通的人
伴读
李敖:成为一个有光彩的人
伴读
梁实秋:读书不读书没有什么关系么?
伴读
林清玄:孩子读了“放牛班”,又有什么要紧呢?
伴读
胡适:大学毕业后的几条路
伴读
刘墉: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
伴读
龙应台: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会失望
伴读
史铁生:复杂的必要
伴读
迟子建:女人与花朵
伴读
丰子恺:华瞻的日记
伴读
南怀瑾:做人从心性修养开始
伴读
施一公:智商不重要,个性决定你的将来
伴读
张晓风:平视,也有美景
伴读
朱德庸: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
伴读
钱穆: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
伴读
周国平论教育: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文字编辑
张昀竹
排版编辑
刘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本文选自《寒色》。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长按下图识别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