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目送了什么

文|许锡良

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但是此时此刻,却是龙应台先生在中山大学梁球锯影剧院里就纪录片《目送》的交流、对话的时间。尽管整个中大几乎都成了泱泱泽国,有水漫金山之势,但是,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听众却络绎不绝。龙应台先生自己倒是被大雨阻挡在珠江河岸,使得交流会推迟了半个小时。

年5月29日晚,广州《南方周末》、《南瓜院线》与中山大学主办的龙应台《目送》纪录片欣赏、观摩与交流会在梁球锯影剧院召开。闻讯赶来的的观众,不仅仅是中山大学的师生,也不仅仅是广州的观众,还有不少是珠三角地区,广西桂林、上海、北京特意赶来的观众。许多人驻足门外,一票难求。书恒早早为我弄到一张票,使我得以冒雨前往。

龙应台先生,我以前经常读她的作品,也只在照片上看到过她,公布出来的照片满脸坚毅,充满铿锵之气。但是,今天看到的龙应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是那样谦和端庄,说话温柔典雅,不紧不慢,从容淡定,落落大方。往台前一站,充满生机,充满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出生于年,今年58岁的龙应台,看上去比他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十岁以上,女人在丰厚文化内涵的滋润下,其精神气质确实是不太一样的。她今天上身穿一件黑色的休闲服,下身是一条白色的休闲裤,显得格外端庄稳重,同时又充满生机活力。她整个过程都是故事说话,而且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小人物的故事。她从自己的已经故世的老父亲的故事讲起,把我们带进六十多年前的那些岁月。

《目送》是龙应台的一本书,而纪录片《目送》就是根据这本书重新用画面演绎出来的。书中提到的那些具体的人与事,在纪录片中得到生动的展现。尽管,龙应台先生说,纪录片有时是难以完全把文字里的那些内容充分展现的。整整两个小时的纪录片,一会把我们带进台湾,一会把我们带进大陆,一会把我们带进六十多年前,一会把我们带回现在。全都是一个个个体的小人物的真实故事。龙应台的《目送》就是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叙述那些微小人物的命运与痛苦。她说从来的故事都是由胜利者讲的,现在也要讲一讲那些失败者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失败的小人物的故事。

小小的台湾六十多年前,受日本殖民的六百多万的台湾居民与二百多万败退台湾的大陆人,共八百多万人,一时之间聚集了来自大陆、台湾及四面八方的失败者。这些失败者汇集于台湾,经过六十多年的反省、努力,共同打造了现在的台湾。那是历经胡适、雷震、殷海光、柏杨这些一代又一代人打拼的结果。自由,并不是上天的恩赐的结果。需要的是一代一代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方式,哪怕是极微小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并且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自由与人性化社会是与生俱来的。

年龙应台定居德国,而德国在三百多年前,竟然也是那样的保守落后,他们的统治者把来自当时英国与法国的思想影响,竟然也叫“资产阶级自由化流毒”。英国、法国、美国等任何国家的文明进程,都是无数的人共同打造出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坐等是永远也等不回来的。

《目送》一书及纪录片,看上去很温柔细腻,有时还显得很温馨,以至于有人在观后当场提问说,从《目送》中,我们看到有两个龙应台,一个是作为时评政论家的龙应台,这是硬的龙应台;一个是作为《目送》、《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的龙应台,这是软的龙应台。前者棱角峥嵘,充满正义之气,有很硬很硬的一面,后者却是很温柔敦厚,温馨而充满人情味的软龙应台。但是,龙应台借用一个读者的话说,其实她所有的作品中,暴露得最黑暗,最残酷的就是这本《目送》,这也是龙应台先生的唯一书出来之后,久久不愿意与读者交流的一本书。作者其实都不太想直面这样残酷的历史画面。这本书表面看起来充满温馨的回忆,其实这些生离死别的温馨小故事后面,反映的却是一个民族,一个特定的时代里最残酷的记忆,这简直太残酷了。

她回忆说,当年日本投降后,国共在中国的东北大打出手,仅解放军包围长春里的国军一战,双方共投入50多万人,战后,50多万人,就缩减到只有17万人。战死,饿死,无辜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从50万到17万,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完成了。就数字而论,与日本对南京的大屠杀相比相差无几。日本人残杀中国人,自然是令人痛恨的,但是,日本人投降走后,中国人自己人杀自己人,仅仅是用了三年时间,国民党军就死了多万,解放军也死了近万。这里还不包括因战乱而死的无辜百姓。作为胜利者经常夸夸其谈地说到某个战役消灭对方多少多少人,其实,这些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都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乡亲,我们的血肉同胞,他们也与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有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感情的人。但是,他们就那样被两台战争机器赶进来了,成了战争机器的绞肉机下的残留物。

而且,他们常常是作为学生,作为孩子,作为失业的父亲,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进来的。这样被骗进来充当战争机器零件的人,战败的国军中尤其多。那些当年被“国军”骗上战场的台湾原住民,一被俘虏,换顶帽子就变成了解放军,回头打国军,五十年之后才回到家乡。作为个人的生命,在战争的庞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是显得多少渺小无助。日本投降之后的国共内战,其实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无论败者还是胜者,其实都是反映了民族的劣根性。日本人面对他们走后的中国的自相残杀,他们对自己的南京大屠杀怎能不释然放然?这使我想起龙应台先生的一篇文章《教育要学会与人类的灾难赛跑》,《目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就是与人类的灾难赛跑的力作。

面对民族历史上的大灾大难,我们现在的人能够做点什么呢?就是避免民族的悲剧重演。那么尽快将历史真相告知下一代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她说:“不管我们处在哪一个集体的‘机器’里,身为个人,都要保持一种清醒,要思索并且追究那个集体究竟在往哪个方向走去,而那个方向,真的是你愿意走的吗?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那么我们得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螺丝钉吧。”

在人类的罪恶面前,作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没有任何借口,凡是灭绝人性的命令,你有不服从的权力与自由。防止杀人的机器再次悄然出现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龙应台先生告诫在场的年轻学子说,如果你看了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东西,与你以前所受过的教育不同情景,你不要匆忙拿来审判,而是带回家,慢慢地再想一想。这也许就是龙应台《目送》一书写作的意义与动力所在吧。

一个晚上三个多小时的观赏、交流、对话,气氛一直很活跃,享受着精神的套餐,正如当场听众中有一个提问听众这样评价今晚的盛会说:今天,在广州,我们在中山大学因为能够当面聆听龙应台的演讲、交流与对话,成为了广州最幸运的一小撮。而我,也就是这最幸运的一小撮中的一分子。演讲会结束的时候,外面的雨也停了,竟然微微露出点点的星光。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或许是一种预兆,那也许就是中国的希望之光吧。

年5月30日星期日

许锡良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2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