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不靠谱妈咪时隔七个月的更新。
去年看了三本跟育儿有关的书,虽然是育儿书,但其实没有孩子的人也可以当小说看,有的温馨有的鲜活有的猎奇,本想推荐给大家,结果一个不小心就过去了7个月,还好电脑里有当时写下的大纲,硬着头皮把它完成发出来吧。《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
这本书连载的时候应该在年,我都没有出生,虽然时代隔着有点远了,大部分的育儿方式和目标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母亲跟孩子的那种温馨甜蜜的日子特别打动人,作者没有现代父母的焦虑也没有太具体到孩子养育的细节,龙应台就用她优美的文笔展现一个从容的母亲和两个天真快乐的孩子,非常像一部细腻而深情的经典老电影。
“秋天的黄昏,叶子铺得满地,厚厚一层美丽的金黄,空荡荡的枝桠映着冷清的天空,彩霞的颜色从错综复杂的枝桠缝里透过来,小河的清水流着凉凉的声音。妈妈骑车载着华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道古道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流水,心里有点凄凉,于是侧脸对着华安说”小桥——“
“小桥“安安用脆脆的声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
……
脚踏车上两个影子,沿着小河渐行渐远,渐渐融入了天的颜色,就看不见了。
看完着一篇我特别想买一辆前面能坐小孩的单车,太阳快落山时就载着小孩骑出去,一起发现这个城市躲藏起来的美好惊喜。(虽然大半年过去后,孩子已经自己开始骑自行车了。)
作者养育了两个小孩,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于其他人对待二胎的方式也有很好的描述。
艾瑞克手里有两包礼物,说:“今天是来看新宝宝的,可是安安是老大,安安更重要,艾瑞克先给你礼物,然后才去看弟弟,你同意吗?
…………
临走时,艾瑞卡在大门口又亲了亲安安,大声对妈妈喝着:“我觉得还是老大比较漂亮,你说呢?”
此后妈妈发现,人类分两种:那做过父母的,并且养过两个孩子以上的,来看婴儿时,不会忘记多带一份给老大的礼物,那不曾做过父母或者只有独生儿女的,只带一份礼。
他们一进门就问:baby在哪里?
为他们开门的,只比他们膝盖高一点点的老大,站在门边阴影里。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长大并且只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我以前并考虑不到二胎这个方面的东西,以后还是得多多注意。
《全职爸爸》毛利
全职带孩子这份工作,最委屈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份拿不出任何成绩的工作,,当你努力照顾一个小孩,从他的饮食起居到ABC加减乘除,小孩会了那时他自己的本事,小孩不会只会显得家长有问题。
这是一本很新的书了,一个上海家庭的角色互换实验,一年多年前作者毛利的小孩幼儿园大班即将面对幼升小的考试,老公辞职全职带娃。全职妈妈见过无数个,全职爸爸的点点滴滴倒是第一次了解,非常鲜活的一本书,虽然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这就是我们亲切的生活呀。在外公外婆家过着小王子一般生活的小孩,在爸爸上岗一年后,学会了自己洗澡刷牙,穿鞋,穿衣服,爸爸抓小孩学习抓运动,做计划全家旅行,做计划补短板,不断改进自己的育儿方法,这一年的最后,在大上海“血雨腥风”般残酷的幼升小竞争中,爸爸又凭着自己多年的职场经验与追求结果的精神,于不利局势中弯道超车,帮助小孩闯过重重面试关,拿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无论妈妈还是爸爸当全职家长,困难和打击都是一样的,一样要跟上一辈争夺对孩子教育的绝对决定权,同样受到别人指指点点的白眼抑或苦口婆心的劝说,同样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手。在教育孩子时经历的反复、挫败和暴跳如雷也一样,同样辛苦有时还不被对方理解。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安安稳稳的幸福这一说,通常是一个挑战迎着下一个挑战,一系列问题解决后,新问题又出现了,但是家,就是两个人的互相支撑,不用分男女,更不用分胜负。最后作者总结爸爸都能成为育儿奇才,因为爸爸拥有女人没有的定力,我管别人说什么呢,我就用这一套。所以,爸爸们,来吧!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妮斯蒂·马丁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的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一本上东区妈妈的焦虑故事,上东区是个人人是超级富豪,阶级感极重的地方,作者因为各种原因要搬去曼哈顿上东区,先从找房子起,看房时就必须穿上最贵的衣服全副武装,买房时必须写申请,把个人的资料通通公之于世,还要进行卑躬屈膝的面试。买完房准备报名托儿所的时候却发现错过申请时间,几乎是找遍了所有关系,绝望的哀求了各个有名托儿所,终于在忍受了无数折磨后把孩子送进了最好的托儿所。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发现跟其他妈妈打招呼时,却被视若无睹,没有人跟作者说话或者回应作者的问候。孩子放学后也找不到玩伴,在曼哈顿,父母得替孩子学玩伴,阶层高的父母是不许孩子跟阶层比他们低的小孩玩。作者和她的先生努力安排,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打电话,从来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每天都被其他家长当成透明人和下等人。作者在麦迪逊大道上被一个贵妇故意撞了,那个拿着铂金包的女人传达出来的意思就是“老娘看不见你,因为你根本不存在“,一个包就像是刀剑和盾牌,你可以横冲直撞,完全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在这本书里,孩子不再只是孩子,是自身地位、能力的体现,从每一个细节上都要让孩子的完美的,高等的,而作为一个妈妈,更是全方位的在战斗,努力爬上鄙视链的顶端。跟龙应台比起来,薇妮斯蒂·马丁简直过得就是大写的一个惨字,整本书就是焦虑焦虑焦虑,不过唯一好处是你知道那是有钱人,上等人的焦虑,你不必这样。三本书刚好象征着养育孩子的三个时代,以前的,现在的,未来的,按我们小时候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小孩子显然已经不合适,而且以后养育小孩说不定更难成本更高,但是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会是最差的时代,摸索前进吧,不焦虑不保守不偏激,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