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录德尔菲神庙与孔子的书房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我们知道,公元前五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之间,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几乎同时出现了指引人类前行并影响至今的思想家。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及其传人。

  这些“伟大的脑袋”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同时出现在世界上。因此,西方学者雅斯贝斯称这一时期为枢轴时代。

  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作品汗牛充栋,而且湖面还会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因为这一时代实在是太重要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简单谈谈我对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些体会。

  在古希腊,有一座著名的神庙——德尔菲神庙。据说,经常有智者或者需要神指引的人到神庙求得指点。神庙里有两句箴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凡事不要过度。

  这两句简单到任何人都能轻松背下来的箴言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此,赫拉克利特评论说,在德尔菲神庙许下这一箴言的神从不说话,他只是暗示。

  暗示什么?

  暗示世界上的人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认清楚自己的时代背景,所处的环境和承担的使命,凡事都要掌握尺度,不要过度。

  上面我说的话,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在哪里听过呀!

  没错,开创百家争鸣局面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老人家说过类似的话。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何其相识哉!

  在德尔菲神庙,古希腊先哲用神的口吻谆谆告诫人们的话不是和我们的孔夫子教育学生们的话一样吗。

  一样,但也不一样。

  在古希腊,许下箴言的是神,在中国说出真理的是人。

  是神,就容易引导人们走向形而上的、面向来世和上天的不可知。是人,就引导人们走向现实的、实践的和此世间的。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中西方的差异就在这里。

  希腊的周围是爱琴海,而且都是很多不大的岛屿构成,因此柏拉图说希腊是“围绕爱琴海一周的青蛙”。这个比喻很形象,大家看看希腊的地图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由于地处海边,再加上古希腊土地贫瘠,海洋贸易成了他们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主流。

  航海贸易吃一顿不知道下一顿,不确定性很大,一个巨浪就可能让一船的人葬身大海。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古希腊人民发展出了契约、个人财产保护、诚信与祈祷等品质。他们通过海洋贸易来实践着自己也影响了欧洲。

  反观中国,春秋时期,华夏大国居于中原黄河流域,往西有高原阻隔,往东有大海拦路,再加上当时的中原地区气候事宜,农业生产发达,大家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用美好的收获,社会的确定性、部落的血缘纽带更为坚固可靠。这也就催生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部分,即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氏族礼乐制度。

  在希腊,宙斯和他父亲是死敌,在中国孔子和和他儿子却留下了“庭教”的佳话。

因此,德尔菲的神庙塑造了西方的宗教世界。孔子的书房带来了华夏文明的礼乐制度。

  古希腊的先哲喜欢慵懒的午后,背着手在雅典的广场走来走去的思考并交谈(如苏格拉底),中国的先秦诸子却在书房、家里、或者树下与群弟子讨论人生的学问。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你看,多美啊!

青春抱抱团

求点赞,求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10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