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陪孩子一起听听,他们会变得更美好!
分享:小一老师
科技发达的社会,为什么要通过书信这种传统方式呢?原因竟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安德烈告诉母亲“你不要打那么多电话‘骚扰’我”。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没有气恼,她告诉自己的内心:慢慢来,慢慢来,他是你的儿子呀!
通过书信沟通,安德烈会说母亲提出的某些问题“落后”,又会直接问她:你怎么面对自己的“老”?作为开明的知识分子,龙应台总是心平气和地跟安德烈讨论,竭力了解他的想法。但当他说他们这些欧洲青年人的生活就是“药丸和摇滚乐”时,她便吓得立即回信询问。这一刻,她是个心急如焚的母亲,而不是著名学者,也不是女官员。当她因儿子的“忤逆”而受伤的时候,这位“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一边舔舐着伤口,一边倒是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孩子。
面对对人生和世界充满困惑的儿子安德烈,龙应台的回信就像潺潺溪流,淌进儿子的心灵:“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在信中,龙应台还将父母比作一座老房子:“我猜想要等足足20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座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逐渐逐渐地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地注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我们一天长大,父母就一天天老去,生命是永远的大河,而时光往往奔腾如流水。我们能做的是:当父母健在,学会珍惜。
在母亲爱的引导下,安德烈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如果生命的败坏本身就是一个残酷而漫长的过程,他想着该在什么时候伸手才能抓住自己的未来。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未来”这两个字会瞬间变得异常地尖锐。即将到来的角色转换很容易让人陷入迷茫期。可是该来的总会来,与其到时候睁着惶恐的眼叫不出声,不如选择直面到底。当“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安德烈才发现自己接受了生命的“成人礼”,而不是18岁这个中规中矩的数字。
您想了解更多西安升学择校信息快来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