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龙应台港大演讲现场,观众齐唱我的

近日,

香港媒体放出了一段台湾地区前“文化部长”、

作家龙应台在港大的演讲视频,在微博大火!

倒不是因为演讲内容,

而是演讲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龙应台问台下观众,

你人生最早的启蒙歌曲是什么?

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说,

“我想起进大学的时候,

很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

然后,

猝不及防地,

全场开始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

第一句唱起的时候,

歌声还很单薄,

有点怯生生地。

但越往后唱,

现场加入的人也越多,

歌声越大。

观众们连唱了5、6句,

到最后一句时已经变成了全场大合唱!

戳视频看现场,从15分40秒处开始

▼▼▼

这个视频来自香港电台电视部与

香港大学推出的《大学问》节目,

邀请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顶级人马,

包括:杜琪峯、龙应台、石永泰、任志刚、

曾钰成、陈奕迅、李慧诗、曹星如、

陈幼坚等,到香港大学开讲。

讲座还分享了两个台湾人的启蒙歌曲。

其中一人是罗大佑,另一人是她自己。

被称为“华语流行乐教父”的罗大佑,

在日语、台语、国语交杂环境中长大,

也是在那种莫名其妙的情况下,

《绿岛小夜曲》进入了他的脑海,

成为了他的启蒙歌。

这首在外地人眼中好听的情歌,

对台湾人而言,

却是一首绵里藏针的歌。

大多数大陆人只知道绿岛是一个潜水胜地,

不知道它曾是台湾政府专关政治犯的地方。

而龙应台的启蒙歌,

是那首唱不尽说不完的京剧《四郎探母》。

她说《四郎探母》是音乐,是歌曲,

对于从大去到台湾的失根的两百万人而言,

它是让你疼痛、每听必哭的"流行歌曲"。

上个世纪由于战乱,

有多少人经过大江大海,

流离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

而“《四郎探母》却哀伤地唱

爱情、亲情,谈寂寞和思乡,

在最残酷的时代里抚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播放《四郎探母》

▼▼▼

龙应台在现场问

为甚么西方的传统戏曲是活在当下的,

而我们的传统戏曲却被认为是

“属于老年人的、过去的、陈旧的、

属于博物馆的不时髦的品味?”

是因为被殖民过的原因吗?

因而我们更倾向去认同殖民者的文化?

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存在断层吗?

还是因为别的甚么?

这些都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问答环节中,

一位同学问到何谓经典歌曲。

她回答:“经典歌曲的共同特征在于,

它可以让历史的硬块在一瞬间融化,

超越了假造的规范和强制的压迫,

可以抵达人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她刚说完,

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

我的启蒙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

学生接着说,

“这首歌的作曲者,

他也是作者,

在他的作品中是否需要承担

一定的社会或时代责任?谢谢。”

龙应台很认真地回复道,

“《义勇军进行曲》在成为国歌之前,

它不是国歌,

它是一个抗日歌曲。

我会觉得,

一个好的作品,

它就是好,

而不需要去回答一个问题。

说你的思想性够不够。

它是一个好的作品时,

它会有各种不同的、微妙的,

你不见得能用公式去分析它的原因。”

看到这样的讲座现场,

脸书上有网友疑惑了:

有人立马回了——并不是!

讲座现场气氛很好,

在讲座最后,

龙应台诚恳地告诉在座的人:

你不是还是继续爱你身边的人吗?

你不是还要寻找爱吗?

你不是还要告诉你的孩子的成长的路吗?

你不是还要去面对这个世界吗?

除了希望之外,

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演讲给现场听众提到了无数的爱和希望,

但有网友在脸书留言,

“最感动的还是合唱《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电影原声

▼▼▼

原文来自龙应台、

观察者网

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粤读”沙龙.再度来袭!大粤君又双叒叕来送门票啦~

主讲人:蒲荔子

24岁时,他被美国《时代》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畅销书作家”、“幽灵作家”,被学者写入《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不写了,几乎完全从公众视野消失。留下各种疑问和传说,却从来没见他回应过。有人在求他十几年前出版的书,更多人在好奇他为什么不再写下去。

现在,他终于出版了这本《你是我的虚荣》。

大粤君12月20日19:30,约定你在中山大学一起和蒲荔子畅聊。

免费报名方法: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哪家好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2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