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甘建华,年8月生,湖南衡阳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湖南分院(湖南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协散文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衡阳日报社高级编辑,湖南衡岳湘水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湖南尚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版《天下好人》《铁血之剑》《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西部之西》《冷湖那个地方》《柴达木文事》《盆地风雅》等十余种著作。
永州之野的文人(散文)DISCOVERY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永州之野出文人。
永州古为零陵郡,有潇湘二水汇流,山奇水秀,人文荟萃,为历代文人骚客向往之地。唐代刘禹锡说:“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话说三国曹子建七步成诗,令人叹为观止。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五步成诗的,就是《全唐诗》所载:“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唐玄宗开元初年,史青上书:“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李隆基下旨召见,金殿之上以“除夕”为题。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皇帝及满朝文武听罢,大为惊讶,当即获授左监内吏之职。
南宋陆游有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诗文潇湘”不仅历史上出了个进士,而且出了湖南古代第一个状元唐朝李郃,出了南宋状元道州吴必达、宁远乐雷发,出了北宋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个字的《爱莲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文学湘军”的崛起,是新时期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现象,可以视之为曾国藩、毛泽东时代之后,湖南人的第三次纵横天下。就永州地域而言,发生过这样两件事情:一是叶蔚林在永州创作完成《蓝蓝的木兰溪》《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中篇小说奖;二是韩少功在江永县写作《西望茅草地》,获得年度全国短篇小说大奖。
来往永州十余年间,永州的山水,永州的文化,永州的人物,永州的掌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每当念及永州,我一方面遥忆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一方面怀想我所结识的永州当代文人。
二
胡宗健先生是永州市第一个中国作协会员,潇湘文学的一面旗帜。20多年前,我还在青藏高原读书、工作时,就知道零陵师专(现为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胡宗健的大名。他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高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文艺理论文章,举凡对“新写实”“新状态”“晚生代”的指认,对西方文学批评和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转换,见解新颖,材料翔实,论述准确,文法独到,在辉煌的八十年代显得非常突出,许多人都以能得到他的“钦点”引以为荣。
胡教授以解读湘籍青年作家为视点的《文坛湘军》,以实验批评为重点的《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胡宗健卷》,奠定了他在中国文艺批评界的地位。假若不是在永州之野,而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甚至是在长沙的湖南大学,他的知名度肯定不会逊于谢冕、李元洛先生。他是湖南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与文学评论大家雷达叫板的人。年,关于贵州作家何士光小说的认识问题,他与雷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表现了湖湘学人“格物致知”“敢为人先”的学术特质和人文品格。就在今年的一次会议上,他一方面批评莫言的小说有时缺乏节制甚至流于粗鄙,另一方面却又坚信不疑地指出:“莫言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如果中国作家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个舍莫言其谁?”说完这话一个多月后,梦想照进现实。
在拜读胡教授撰写的关于韩少功、谭谈、古华、叶蔚林、水运宪、聂鑫森、何立伟、何顿、残雪、叶梦等文学湘军名将的精彩评介之后,我终于回到了家乡衡阳。10年后,我重新收拾当初的小说、散文,交由广州出版社编选出版一本集子《西部之西》。省文联主席谭谈先生欣然为序,并嘱咐我“找胡宗健教授写一篇评论文章”。年5月5日,我冒着霏霏细雨驱车到了零陵,见到了南人北相、笑容可掬的胡教授。甫一见面,他就告诉我:“我与衡阳渊源很深,年毕业于衡阳师专中文系,因此有一种衡阳情结。”他和夫人易老师待客十分真诚,竟然设家宴款待我,并叫来杨金砖先生作陪。“胡老师的文章,易老师的饭菜,这是我最珍爱的两样东西”,他的得意门生李鼎荣后来这样对我说。至于席间究竟谈了些什么,我大都记不得了,反正没有离开文学,没有离开“文学湘军”。而胡教授的风雅谈吐,口灿莲花,让我如坐春风,如饮醴泉,当时情景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感受到了永州文化的厚度和温度。
胡教授的评论《西部之西的风景树——漫谈甘建华的散文与小说》,洋洋洒洒余字,以诗一般的语言解构了我的习作,帮助我廓清了前进的方向。“中国西部,是我们在某个时刻对于一块遥远地方的猜想,还是一首新边塞诗在我们内心想象的伸展?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也许仅仅是个人想象力的文化代码。但对于作家甘建华来说,它却是他西出阳关向大漠进军的一个序曲。西部之西,是他生命中最美的花,也是他心底里永远的痛。”这样的语言读来如闻天籁,完全可以媲美俄罗斯时代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因此发表后被十多家报刊转载。我在小小自得之余,也为结识这样一位当世高人而自豪。
又过了10年,我出版了两部文史笔记《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赶赴零陵敬呈胡教授指谬,他一挥而就余言《人文衡岳独如飞》。他仍然住在校园内的教工宿舍,腰背笔挺依旧,热情好客依旧,高门大嗓依旧,思想锋芒依旧,与人握手的力度和热度依旧,绝对不像一个年近八旬的老者。与他漫步在校园门口的潇湘广场,回味他早几年出版的《永州名人》,我知道,我是在永州之野,与一位文学批评大家徜徉在世纪之初的时空里,而他终将走进永州史志之中,让后人怀想他的雄性风采,怀想他的道德文章,怀想他的那句名言:“批评唤醒了我心中的体验。”
三
与我怀着同样感受的,当有杨金砖、李鼎荣两位同龄学长。自从结识金砖兄,我就不断地得到他的深情关爱和学识滋养,并两次蒙他执笔批评以教,一篇是关于我的小说与散文,一篇是关于我的系列深度报道,分别刊发在两家大学学报。这样的重情如山一样压在我的心头,让我如何担当得起?
永州文化昌盛,文坛蜚声,文风清新,文人友善,与湖南其他各地大有不同,就是因为有了杨金砖这样一批胸襟开阔、德才俱佳的雅士俊彦。每每披阅《寂寥的籁响》《孤独的守望》《潇湘文学散论》,我都会暗自忖度,这个化学系毕业的高材生,他是怎样分解化合为一位教授、作家、评论家、编辑家、计算机专家和湖湘文化学者的呢?湖南科技学院的师生们称他为“西山怪才”,李鼎荣则称他为“衡(阳)永(州)邵(阳)中华人文金三角中一砣思想的金子”。
金砖兄对胡教授一直执弟子礼,他的文学批评也深受胡教授的影响,“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大开大阖而又收放有度,文采风流而又充满理性和思辨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当代意识。历史上“潇湘”的象征是极具文化意蕴的,金砖兄的潇湘文学研究对于外来文化尤其是“贬官文化”的体认,大大地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也让我在进行衡阳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写作中,特别注意传主的身份确认,即:客籍人物强调其对衡阳历史文化的贡献,本籍人物突出其在湖湘文化长河的地位。
金砖兄主编出版的《永州当代文学作品选》,堪称永州当代文学的一次“集结号”。他说武俊瑶是对永州文学贡献最大的人,可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衡阳老乡。武俊瑶是永州市作协第一届主席,擅长散文创作,曾在北京召开过作品研讨会。担任零陵卷烟厂厂长期间,创立了“红豆”等名烟品牌,同时支持与帮助过很多文人,包括后来同样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余艳、赵妙晴。他死了很多年,但一直活在永州文化人的心中。在著名书法家欧阳维忠先生的家里,他深情地追忆道:“武俊瑶是一个好人,现在已经很少见到那样的好人了。”
《永州当代文学作品选》内收一个短篇小说《我的初恋》,作者胡英,是我十分敬仰的文学前辈,年出生于冷水滩,后任湖南省文联《楚风》杂志主编。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文艺报》撰文推介短篇小说《山里人》,无数读者记住了胡英这个名字,记住了花竹寨和赶羊舞。七十年代末,胡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宝贝》,被全国多家报刊评介,被两家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年3月12日,我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前夕,在西宁市五四大街书店购买了他的小说集《前妻》,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芙蓉丛书”之一种,定价1.05元。这本书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完全凭作品说话,至今还放在我家书斋“湖南作家”专柜,时时唤起我对过去岁月的隽永回味。
客居永州,与金砖兄谈起胡先生,他不仅夸赞先生的文品和人品,并说他的书法写得非常好,还给了我长沙胡宅电话。回到衡阳后,查阅年《湖南当代作家书画摄影作品展作品集》,第71页即是先生撰书的对联:“潇湘多妙笔;楚地尽华章。”显见曾经下苦功临习过《天发神谶碑》,师承金石大家李立先生一路印学书风。我正在策划运作“诗文风流?翰墨飘香——中国作家书画作品展”,于是斗胆向胡先生写信求字。他不但两次来电垂询,而且以最快的速度贻我4幅墨宝。春节前夕又寄赠一联:“文章仰司马;心气通卧龙。”款识:“祝建华先生新春康乐,岁岁大丰。公元两千又一十三年岁首,九嶷翁胡英贺。”信中所言“先生不仅是名记者、名作家,肯定也是书家”,让我顿感无地自容,盖因在下确实不擅书法,只是胡老先生的粉丝而已。
半年之后,又得先生惠寄《胡英小说选》《透视人生》《风雨文坛》,躺在床上两天,手不释卷地阅读完后面两本大著,得以了解建国后湖南文学界的一些内幕。譬如康濯、莫应丰、叶蔚林、金振林、古华等著名作家的奇闻逸事,以前只是道听途说,但在胡先生的书中,都有真实而比较全面的反映,怪不得著名历史学家、湖南省作协主席唐公浩明称之为“良史、信史”。其中有好些人事涉及衡阳,我准备摘编写进《衡阳往事》。
四
结识李南蛮鼎荣兄,多亏了胡宗健教授。年1月27日,胡教授突然来到衡阳,随他而来的是一位长得憨厚敦实,颇像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的大汉,见人并不特别热情,表情淡淡的,说话也是淡淡的,甚至还有点木讷,有点卡通。胡教授说他在永州市政府工作,是一位诗人、评论家,我开始并未在意。我与胡教授说话的时候,他坐在旁边也不多言,可一旦停下来,他马上专注地看着我们,似乎有话要说,却又什么也不说,我觉得这个伙计很有意思。第二天陪同他们登临南岳衡山,第三天游览石鼓书院,他明显地比刚来那天活跃得多,竟然谈起了卡夫卡和洛丽塔。见了门联、牌匾,他总要凑过去瞧个仔细,比比划划,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个明白。胡教授笑着说:“鼎荣是一肚皮的学问,发作起来可不得了。”
两年后的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鼎荣兄创作了抒情长诗《桃花辞》一百韵,从而赢得“桃花诗人”的雅号。之前关于桃花,我记忆最深的是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似乎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诗人这样喜欢桃花,这样大写特写桃花诗,莫非鼎荣兄想交桃花运不成?细观他的面相,并未命犯桃花,不是那种楚留香式的人物,但他内心里缘何会有狂澜滔天?缘何日夜祈祷“桃花桃花你开吧”?可见我们看一个人,绝对不能只看表面,我当初就差一点看走了眼。
前不久,正值钓鱼岛事件闹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鼎荣兄在美国一家华文报纸发表诗歌《钓鱼岛》,永州很多并不写诗或懂诗的人都在饭桌上谈论这件事。他听了做若有所思状,夫人刘翠湘教授则心花怒放,看他的眼神柔情似水——才子啊!才子!!我家的才子!!!但我总觉得,鼎荣兄写的那些人物诗远远超过了桃花诗,而桃花诗又在《钓鱼岛》之上。他经常以冷静客观的叙事,通过对一些人物、场景或细节的描写,展现日常生活的片段或过程,以揭示生命的本真。譬如《李长廷》《文紫湘》《胡宗健写意》《与甘建华喝茶》《蓝山相遇王丽君》《读安欣新书有感》,诗歌语言成熟,没有过多的修饰语,朴素、干净、日常,拒绝隐晦,较好地克服和解决了汉语诗歌之前的种种弊病,使诗歌趋向艺术而具有独立的审美品格。“让诗歌大白于天下”,这是他的创作宣言,也是我认为他是继云南于坚之后中国最优秀的口语诗人之一的理由。
永州历史上出过两个大书法家,一个是唐代怀素,一个是清代何绍基。李鼎荣为前者写过《成就怀素的十个条件》,并赋诗一首《怀素》:“每次去零陵/我都要碰到鬼/鬼的名字叫——怀素//怀素是唐朝的鬼才/草书的魔鬼/每次打开唐朝/每次打开字帖/我都要被他吓一跳//毛泽东/一个最不怕鬼的人/唯独怀素/让他鬼迷心窍//如果写书法的人/不知道怀素/那就让他/见鬼去吧!”我读后拍案叫绝,回复邮件:“一个字:好!三个字:太好了!六个字:好得不能再好!”
写何绍基的诗我没有看到,倒是看到了他为永州从古至今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画家海天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关于画家海天的句话》。行走永州,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在说“海天老师”四个字的时候,就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称呼“鲁迅先生”一样,语气庄重,充满敬意。湖南是工笔画大省,海天先生是其中的一员健将,自然也是永州文化的一张名片。抛开《袁隆平》《祖母》这样的传世之作不说,他以超现实主义描绘的水中鹅卵石,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先生如是评说:“不仅使工笔画的表现力呈现出匪夷所思的语言魔力,更主要的是,这种比真实还要真实的视觉再现,把这一湖南山里人司空见惯的山野景象禅意化了。”而鼎荣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对画家最由衷的敬意,它超越了世俗功利,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美与共”,是关于永州美术的一篇经典之作,因而得到了永州以外美术圈和鉴藏界的认可。
五
永州当代文学拓荒者毛寄颖先生,衡阳所辖常宁县城毛家巷人,解放初期参加革命。年10月,衡阳行署析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华、江永等县置零陵专区,他奉调零陵地区艺术馆馆长,写下了“一棵黄茶岭下柳,又移潇水岸边栽”的诗句。年起任零陵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行署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年当选零陵地区作协第一届主席。30多年时间里,他发表了大量的文学、戏曲作品,出版《毛寄颖诗文集》,主编《零陵历代墨宝选》《零陵历代诗选》,由此跻身中华诗词学会和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之列。
关于毛寄颖与周令钊的一段书画情缘,在永州坊间流传甚广。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周令钊先生,应邀来零陵指导设计柳宗元纪念馆。陪同游览潇湘古庙时,毛寄颖如数家珍般地讲述潇湘人文历史,引起了周老的极大兴趣。在这之前,柳宗元纪念馆面向全国发出了征集诗词楹联书画启事,毛寄颖为之撰写一联:“千里谪楚南,一代文豪文光永照;一心匡社稷,千秋史事史论从公。”浙江书法名家朱关田书写此联时,匆忙间只写了自己的题款,忘记写上楹联作者的名字。周老看到这副挂在柳子庙正厅、序列第三的对联后,蔼然问道:“此联作者是何方人士?”旁人告诉他是毛寄颖,周老连声感叹:“毛公为公!毛公为公啊!”返京前夕,周老打破往常午休的习惯,亲自磨墨,请毛寄颖为他书写这副对联。毛寄颖饱蘸浓墨,一挥而就,周老拊掌笑道:“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毛公赠我一幅字,我当赠毛公一幅画。”他一边招呼毛寄颖端坐沙发上,一边取出一张宣纸,顷刻绘就一帧人物速写。毛寄颖如获至宝,把它装裱后挂在书房,成为与周老友谊的最好见证。
毛寄颖先生贺鹤西去十五载,我无缘拜见尊颜,却有幸结识其子。癸巳荷月,在永州之野四丘田休闲山庄明媚的阳光下,一个满面春风、长相富态的中年汉子老远伸手示好:“我是毛激流,我们是衡阳老乡。”刚好手头有一本《永州文艺》新刊,上面登载他的散文《群玉山,一座让人疼痛的山》,篇末附有他的照片和简介:毛泽东文学院第八期学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魅力永州》杂志主编,新潇湘论坛超级版主。我曾向永州友人打探他的情况,他们都说他去了长沙,很久没有联系了,因此《湖南文学》年第5期发表《永州之野的文人》时,没有写到毛氏父子。初次见面,他给我的印象殊佳,众人又都说他待人友善,文风朴实,正是我平时奉行的“三好原则”:“作品好,人品好,与我关系好。”心里突然有一种愧疚不安,当晚马不停蹄回到衡阳后,就把毛氏父子补写进了拙文。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李长廷先生的大名,读过《苍山·野水·故事》,为其结构小说的才能和洗练温润的文字所折服。他久居潇水之滨,故以“潇水渔翁”自号。年开博时留言:“浪迹江湖喜渔樵,而今上网弄新潮。抛钩不为名和利,钓风钓雨钓逍遥。”上一回离开永州前,我特地叫鼎荣兄和《魅力永州》杂志总编辑陈军屹陪同拜访,一则如《说唐全传》英雄薛刚所言“人有见面之情”,二则确证此老“永州人无不说他好”。曾任永州市文联主席多年的李老先生,慈祥谦和,笑语吟吟,有长者之风和长寿之相。他送给我一本王涘海执行主编的《创作与评论》年第3期,头条中篇小说《野牛岭峡谷》就是他写的。回来后仔细拜读,感叹此老年逾七旬,宝刀未老,深谙“小说就是讲故事”之三昧,结尾有沈从文《边城》遗音。
汪竹柏、易先根二位先生年逾古稀,道德文章一代雄,又同为书法名家,各种典籍皆有载录。通过李鼎荣、凌鹰二兄,我分别得到了他们的墨宝,让我欣喜莫名,感愧莫名。希望下次有机会去永州,能够面谒二位先生,以了程门立雪之愿。
六
与鼎荣兄从冷水滩区去30公里外的零陵区拜见胡宗健教授,顺道看望凌鹰兄。永州之野的文人中,我与凌鹰兄神交最早,相识却在20年后。年我调入衡阳日报后,主编“回雁”文学副刊。某日,一个用《湘南开发报》大信封寄来的稿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作者的名字叫凌鹰,说不清什么原因我很喜欢。“凌云之鹰”,窃以为这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和高蹈情调的人。
右起:凌鹰、杨金砖、胡宗健、甘建华、李鼎荣、陈军屹
最初读他的那些沾满乡间露水的文字,感受到他的敏感和细腻,善良与真诚。这种感觉在读了散文集《放牧流水》之后,进一步得到了深化,我感觉生活在文学梦中的凌鹰兄,有大才情而不为世所用,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悲哀。《祁阳报》解散后,他漂流到了永州、长沙等地,历尽一个文人的艰辛。去年底,他被永州市群众艺术馆胡新元馆长慧眼识才,招聘主编《永州文艺》。由于不在体制内,每个月只有千多元薪水,“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牛还累,拿得比民工还少”。在美丽中国的文化春天到来的时候,由于永州文化界不少知名人士的大声呼吁,他的问题终于引起上面的重视,最近解决了工作调动关系。他告诉我:“正式进编之后,可以拿到近元,我很满足了。”我闻之动容,良久无语。
最新见于《湖南文学》年第11期的《时光的彼岸》,是凌鹰兄的一组文化散文,我放下一切俗务沉静地读完后,给永州的朋友们发去一则短信:“这是一个当代文人的行旅思絮,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雾里清’(按:凌鹰文中写到的安徽名茶),行文开阔平和,文字干净利落,尽得贾平凹静水深流之妙。”
上一回来永州,没有见到潇湘文坛骁将文紫湘,这天夜里在张国权先生的工作室相见恨晚。我说起青海经历,却原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曾在湟川谷地的乐都县支教5年,我们于是成了“青海老乡”,说起高原上的文学人物,诸如我的学长王文泸、杨志军、唐燎原,《青海日报》文化专刊部主任马钧,《青海湖》执行主编马学功,自然格外亲切。
紫湘兄网名水抱潇湘,与金砖兄同为民国上将唐生智的小同乡,永州东安县人。他在《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诗刊》《诗选刊》等发表过大量的诗歌,出版诗集《忽远忽近》、散文集《卷帘见潇湘》、长篇小说《搬回千家峒》。胡宗健、杨金砖评介道:“其富有张力的语言和灵性十足的诗句,奠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方式。他浮游于传统的章法之外,企图进行一种探索性的写作,从而在写作实践中,常常打破传统的审美定势,使话语由熟稔而陌生,由陌生而跳荡。”李长廷说:“难得文紫湘具有诗人情怀兼诗人气质,目之所视,没有一处不是诗意。”张培功说:“紫湘的诗承续了陶氏隐逸品质和魏晋风度,因此在诗品上格外地凸显出飘逸和风骨来。”李鼎荣则以诗歌叙述道:“文紫湘说××主义不是山头/而是山脉/我从此记住了/山脉与山头的区别”。紫湘兄好人缘,亦可窥见永州之野的文人如何相亲相敬。我很喜欢他白话人物的诗歌,最喜欢的是写朋友老郭的那组诗,记住了《姓郭名小刚》。
年元月,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主办的《文学风》杂志,首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视点”栏目集中推出了一组地域文化散文。总策划、著名作家梁瑞郴先生撰文评说:“衡阳的甘建华,郴州的张式成,永州的文紫湘,株州的晏建怀,是近年来致力于地域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作家。他们共处湘南,追慕先贤,或田野考察,或钩沉史料,披沙拣金,见微知著,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以史家之眼光,文学之笔调,奉献给读者以精美的作品。本刊以‘湘南四才’之谓集中推出他们,是以期大家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