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是亲情,是爱,是一本家书。提起家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傅雷家书》,不过,龙应台的这本家书也应该被记起。安德烈14岁时,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离开欧洲,离开安德烈。等她卸任,已是四年后,安德烈也已经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再次见到安德烈的时候,那种熟悉的的感觉之中却掺杂着一丝生疏。今日时代发展迅速,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代沟是一定存在的,而且年龄差越来越小。甚至5岁?甚至3岁?之间就会产生代沟。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或许不只是有代沟,更多的可能是隔阂和生分,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存在的。《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儿子三年来互通书信的结集,36封家书抚平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跨越了文化阻碍。我最喜欢书中这一段:“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如果你觉得父母不理解你,你与父母交流时感到一丝无奈,一丝烦躁的时候,那么和父母一起坐着,抱着此书静静的看着,淡淡的谈着,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龙应台,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年毕业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年,出版《人在欧洲》。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郑华国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