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听他们讲中国故事

声声驼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具标志性的声音,勤奋耐旱的骆驼带领着商队行经戈壁沙漠,爬过崎岖山路,在中西方之间架起传输和交流的桥梁。

如今交通四通八达,骆驼已经退出了运输业的舞台,但是历史发展仍然承继着这种文明共享的精神。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国和沿线上各个国家的经济互信合作明显增加,公平开放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化层面的推进也在逐步加快,越来越多高质量、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作品走出海外,落地开花。

当一项公共产品所倡导的理念符合人心,受欢迎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广州在文化航线上精品频出的现象,为“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了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注脚。

歌剧《马可·波罗》

9月22日开始,带有“广州制造”标签的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将会回到剧中主角的家乡意大利,开启巡演模式,为海外观众重新回顾那段灿烂的历史。

“回家”的马可波罗

9月4日,米兰,男高音歌唱家朱塞佩·塔拉莫。

公元年,威尼斯,马可·波罗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

这两个相差年的瞬间,在中意友好交流故事会上得到了共通。这场为了庆祝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推动中意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故事会,邀请了两国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十余位讲述者,从不同视角向观众娓娓道来两国人民交往所结下的硕果,深度诠释了中意之间珍贵的友谊。

没有什么比讲故事更能打动人。塔拉莫是原创歌剧《马可·波罗》中马可·波罗的扮演者,这部来自广州、用全中文对白进行表演的歌剧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他在仅有的两个月筹备时间里,透过传记和剧本深入了解人物角色,同时在中文辅导老师的帮助下练习中文。

歌剧《马可·波罗》意大利巡演男主角朱塞佩·塔拉莫

即将回到自己的祖国演唱这部歌剧,塔拉莫欣喜地表示:“这样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被更多人了解、熟知,我有幸成为她的传播者,为我的祖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进行演绎。”

一位历史人物,跨越数百年的轨迹,经过专业人士的联手合作,重新演绎了文明交流的新高度。

早在今年3月份大家已经在期待这出歌剧的到来,当时在国家主席访问意大利期间举行的中意第二次文化机制会议上,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自制的原创中文歌剧《马可·波罗》,就作为交流项目之一被列入签约仪式。

该剧阵容星光熠熠,制作方广州大剧院以《马可·波罗》为媒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良性互动,发挥了其文化桥梁的作用。就像当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表达他对中国文化的景仰。

遍地开花故事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意故事会是继日本、韩国之后,广州在年举办的又一场海外故事会。

今年以来,广州这座向来以低调、内敛为性格特征的城市不断迈步向前,走出国门,向海外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述当下在中国、在广东、在广州每时每刻发生着最激动人心的变化,以及由此诞生出反映时代和社会面貌的文艺作品。它们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而故事会则是表达一座城市精神和气质的最佳方式,就像曾经红遍中国的朗读节目,读书的同时在读人。广州的故事会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到来,让他们在台前分享自己的人生。

在此次中意文化交流会上,意大利著名钢琴家乔万尼·维塔莱蒂就提到了他用珠江钢琴的历史。这段缘分在40年前就开始了。早在年,维塔莱蒂家里就有一台印着PEARLRIVER和两个金漆汉字的立式钢琴,它陪伴其度过每个专业考试以及一场又一场引领他成名的音乐会,“它帮助我完成了我的音乐梦想,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不难发现,这些故事会虽然简短但是相当精致有力,是拉近具有文化背景差异的两国人民最直接和顺畅的方式,一个地方的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发挥其魅力,增强影响力;而一个地方只有友善地接纳外来的文化,才能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

就像《马可·波罗》作为广州大剧院的第一部原创歌剧,是起点,也是启蒙。歌剧自意大利诞生四百年后,才在20世纪20年代和中国音乐发生交接,那时候中国歌剧不过是儿童歌舞剧。从好奇,模仿,引进,改编,到创作,这个变化是一个不间断的交流和相互启蒙,绝对不是一次性的动作。

而此番过程,是随着中国文化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开放所形成的结果,是一个稳步向前的历史趋势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意大利,广州海外故事会还在更多的地方上演,9月6日已经来到雅典。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古国在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感的城市相遇了。

广州在历史上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公元前2世纪,广州就已成为中国与希腊贸易往来的通商口岸,如今“一带一路”的建设,在重新焕发这种商贸生机。中希故事会上,还有当地的华人青年讲述自己带希腊商人到广交会的经历——这种互动正在变得普遍。

9月8日,“中西友好交流故事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两国之间的渊源更为深厚,中国的产品早就深入西班牙民间,而广州与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分别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和结为友好城市。

此次接连在欧洲举行的三场海外故事会,展示的正是一个积极拥抱世界的开放中国。

广州与巴塞罗那、巴伦西亚分别缔结了友好合作关系和结为友好城市

中国,广州正在上演很多精彩的故事,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代表着这个国家正在敞开自己的胸怀,欢迎和吸纳更多的艺术人才到来,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精神的氛围里,共同创作一个个出自中国而又属于世界的艺术作品。海外故事会的意义,就不只是跨时空的一场文化交流了。

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自从6年前“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提出,这些年里便见证着这个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其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接纳。

这是“朋友圈”不断扩大的6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截至目前,我国已与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参与方已远远超出历史上的“一带一路”范畴。

很多的活动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了深入交流和合作的可能性。

今年3月,中意两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国家。广州大剧院总经理助理陈睿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意人文交流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将涌现更多像《马可·波罗》一样的合作典范,共同肩负起促进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使命,成为“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我国与沿线国家互办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一场又一场惊艳的文化活动在各地展开,图书广播影视精品互译互播。

正如在中希友好交流故事会上,希腊比雷埃夫斯大学教授阿萨纳索斯·普拉提亚斯在致辞中形容,“中希两国关系来到了最好的时候”。而中国与很多国家的关系也来到了最好的时候,人、物交流的顺畅和繁盛,正在为时代赋予无穷尽的想象。

多年前万里驼铃的丝路长歌,见证了中国传达和释出的善意,现在在无数人的努力下,我们开始重拾时代的精神向度,并且挖掘深藏在人类文明深处的美好价值信念。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作者

莫奈

排版

STAN

图片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猜你还想看

围观

现在还有不丧的年轻人吗?

故事

宇宙最强洗车手

热文

上海三线往事

点击购买最新一期《南风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6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