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第五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

年3月20日至21日,第五届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山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华侨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6位专家学者和13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围绕“古代哲学的问题和方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开幕式

3月20日上午,大会在锡昌堂正式开幕。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江璐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方向红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詹文杰副研究员分别代表中山大学哲学系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委员会致辞。方向红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团队。他对这个古老学科研究者的年轻化程度表示惊喜,并十分期待这一研究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詹文杰则在致辞中感谢了中山大学哲学系的会务团队,简要介绍了“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大会”的历史,并强调这个学术交流平台的核心旨趣在于古代哲学和科学。

大会主旨报告

“问题”和“方法”是哲学研究者首先需要确定的两大要素。“问题”的提出召唤不同“方法”的运用,方法”的使用又决定了回答“问题”的不同方向,二者紧密结合,并互相推动。本次大会就“古代哲学的问题和方法”的主题在开闭幕式中设置了三场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聂敏里教授做了题为《理想国“哲学家论证”的内在结构和困难》的报告,他对《理想国》卷五到卷七的“哲学家论证”的结构进行集中梳理,指出了“哲学家论证”的内在困境:柏拉图只有连接两个分离世界的意愿,却没有任何足以结合二者的内在逻辑可能性。他主张柏拉图塑造的哲学家是眼睛只盯着真理的人,然而只关心真理不关心实际事务的哲学家并不具有面对实际事务的恶德和美德,由此陷入了“不相干谬误”。郝亿春在评议中对报告思路表示基本赞同,同时提出了两点商榷之处:一是“哲学家论证”的重点并非“哲学家”而是“哲学王”;二是放眼于《理想国》的整体思路,柏拉图的想法可以得到一定辩护。

西南大学哲学系崔延强教授的报告《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化时代的哲人理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7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