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大姐大张小燕曾说过这样一件往事:
她先生病逝时,她痛苦地日夜难眠。林怀民跟她讲,要从黑洞中走出来。她也想,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痛整团凝结在心里,哭都哭不出来。
后来她偶然听到一首诗,诗的末尾说:
当你埋葬土中,
我愿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是灰,我便成尘,
如果你对此生还有眷恋,
我就再许一愿,
与你结来世的姻缘。
当听到作者温润清朗地念出这几句话时,她终于大哭一场,从压抑的黑洞中走了出来。
几年后,这个声音上了张小燕的节目。小燕姐不无动情地说,是你救了我,让我如今变得这么从容平和。
这个人就是蒋勋。
他被誉为台湾的文化教父,数百万人因他改变,林青霞说他是自己的唯一偶像。
在林青霞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蒋勋救过她的命。
年,林青霞71岁的母亲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年三毛去世,年邓丽君去世,年张国荣去世,年黄霑去世,亲人和朋友纷纷离开,林青霞陷入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就在那时,林青霞的父亲病重,她夜夜失眠,香港八卦杂志拍到她进出心理诊所,大大的标题是“林青霞情绪失控,到精神科求医…”
友人为了安慰她,送她一套蒋勋的有声书。她一听就入迷。此后,不论多忙,每周五都要从香港飞到高雄,听蒋勋讲文学,说红楼。听到动情处,不觉泪流满面。她说,你们把我当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蒋勋老师,“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试听节选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在蒋勋的感染下,她开始尝试书法、绘画和写作,艺术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发愿:“60岁时要成为艺术家。”如今,林青霞分别写出了《窗里窗外》、《云去云来》两本散文集,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
年蒋勋出生在西安古城,满清后裔,贵族出身,母亲是正白旗,外曾祖父是西安的最后一任知府,但他最初的记忆并非富贵繁华,而是颠沛流离。
那是个战争激烈的年代,时间往前两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往后两年,台湾大迁移。他们不得不四处逃难。
他还记得,当时的火车上挤满了人,实在上不去的就把孩子从车窗往里塞,塞进车里掉在了难民头上,又从车里被丢了出来。
年他们一家逃到基隆,终于得以团聚。一家人搬去了大龙峒,成了那里唯一的外省人。
幸运的是,大龙峒民风淳朴,邻居们会拉着母亲一起做年糕,念书时会有人对他加以保护,没米了就去陈妈妈家借,这些记忆都深深地烙在了蒋勋心里。
多年后蒋勋学业有成,他在台北把《红楼梦》讲给贵妇们听,也在高雄讲给菜场做咸菜的大婶听。一视同仁,不分高下。
换位尊重每一个人,不以上帝视角做评判。在蒋勋心底,烙印着来源于生活的人文情怀,也正是因此让很多人觉得,蒋勋的文字跟话语能走近他们的内心。
▼
大龙峒的清贫生活教给蒋勋的不光是待人处事,还有他对美学的概念。
他们一家逃到台湾时什么都没有,去地里挖野菜、捉黄鳝就算改善伙食了。但母亲逢年过节依然会把菜弄得丰盛喜庆:旧毛衣拆掉,换个花样织,又是一件新衣。
有时流浪戏班开着破烂的小货车演戏,蒋勋就跑过去看,看到满头珠钗的千金小姐在幕后奶完孩子又匆匆整好衣衫在台上继续花好月圆,人生的真相就这样摆在眼前。
这些经历让蒋勋觉得,艺术最终要的,是背后的生活哲学。美学的教育不需要以富有为前提。
▼
到了读书的年纪,蒋勋去了有名的师大附中。教科书很无聊。他就整天站在书架前,看了三年的世界名著。
后来参加全省小说比赛时,他获得了第一名。
但是到了后来,班上45个人,只有5个没有考上一流的建中,蒋勋就是其中之一。他去了当时最差的强恕中学。
但蒋勋觉得,这是他这辈子的好运气。
强恕的老师都很特别。比如教地理的老师不上课,带着学生在草地上弹吉他唱洋歌。
那个老师叫翟黑山,后来被人称为台湾爵士乐泰斗。
还有他的两任英语老师,一个是翻译了《战争与和平》的王元兴,另一个是创办《人间》杂志的陈映真。他们不喜欢讲教材,而是带着学生念卡缪,读沙特。
蒋勋在那里自由地野蛮生长,看《等待戈多》,读存在主义。那时的他只有15岁。
毕业时,陈映真给蒋勋八个字:求真若渴,爱人如己。
这成了蒋勋的人生信条。日后的讲座文字,他不猎奇,也不去过度解说。他所追求的是富有人性的内容,带着温度。
▼
再后来,蒋勋去了台湾文化大学念戏剧,读历史,接着他又离开台湾,前往巴黎大学留学,前前后后几十年,他担任过美术月刊的主编,在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当过美术系系主任,现在是《联合文学》社的社长。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波折,从繁华到动乱,从乡村到巴黎,他绘画,写作,读书,写诗,感悟世间一切纤细柔软的美。
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洒脱。当了七年的美术系主任,因看见一个学生在草地上读诗集,为之动容,他舍得辞去;马英九力邀他出任台北文化局长,他认为龙应台更适合,也舍得拒绝。
《人物周刊》曾这样描述蒋勋的一天:他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似归隐老僧。9点钟开始一天事务性的工作,这时他是温厚的中年人。晚上的蒋勋20岁,他可以在夜里写小说,也会去年轻人的欢场,看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浪掷的青春。
有人这么评价他——
“他Hold住大题目:孤独、人生、儒家传统。但他在丢出那些压得死人的大话之前,会铺垫出许多细水长流的故事,他的经历,他的感受……所以那些“大话题”也变得真挚,有说服力。”
“他也喜欢谈名家:李白、杜甫、曹雪芹...但不是简单枯燥地注释,而是把这些名家请下神坛,化身成你自己、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身边的小人物。”
所以,爱听蒋勋讲文学的,不止是大学生和文化人,也不仅是大明星、企业家和贵妇,还有街边的白菜摊贩,路上的货车师傅。
可近几年来,他发现大陆的一些国学解读,总是试图用经典去教会我们一些处世之道、社会成功学。而他却希望,能够把文学还原到我们生活最可爱的部分,让大家从文学中找回人性的温度与生活的智慧。
因此今天,我为你邀请蒋勋老师,带来他对文学之美的感动与思考,用他醇厚的声音为你讲述经典文学之作。这套“文学充电合辑”,包括《蒋勋细说红楼梦》、《美的沉思》、《孤独六讲》、《蒋勋聊艺术大师》、《蒋勋说文学》等8部经典作品。推荐给喜爱文学和艺术的你。期音频,平均每期只要0.49元。
总计期音频,原价元
现在仅需元
每期只要0.49元
截图购买成功页面,发送至白癜风怎么样治疗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