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2.html
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小猫的哲学课堂!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柏拉图的生平和他所处的时代,这一期,我们进入柏拉图哲学思想最核心和著名的部分——理念论。理念论是柏拉图对本体论核心问题,即世界本质的回答,也是其认识论和道德哲学的基础。关于理念论的具体论述,主要集中在柏拉图最著名的著作《理想国》的第五卷至第七卷。
我们说过,柏拉图的思想受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家影响很大。他的哲学贯穿了古希腊早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即面对感官感知到的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试图寻找其背后稳定不变的本质。同时,这也是柏拉图承袭苏格拉底,对智者派批判的起点:智者派主张人不可能获得普遍的真正知识,就是基于人们感官感知到的世界总是不断变化的,且不同的人感知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抓住了变化的现象背后不变的本质,柏拉图便有力地提出,关于真正世界本质的真知是一定存在且可以被认识的。
首先,柏拉图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承认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中。而且,具体事物永远像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说的,同时具有相互矛盾的特征,比如美的事物一定也有不美的一面。所以,柏拉图说,这些事物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不是真正真实的世界,只是表象和幻觉。和许多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家一样,他认为在多变的感官世界背后,存在着稳定不变的世界本质。这里,他接受了巴门尼德的观点——真正的存在者是持久、不变和永恒的。在柏拉图的体系中,这种不变的世界本质就是“理念”。
永恒的实在——理念
理念是什么?虽然柏拉图在不同著作中表述也有不同之处,但总体来说,可以认为理念就是包含了使各种事物成为它自身的本质特征的非物质的实在,是可感世界中的事物永恒不变的原型。比如,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圆形都是不完美的,它们都是完美的“圆形”理念的摹本。再比如,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马,颜色形态不同,大小各异,但却知道它们都是马,这是因为我们头脑中有“马”的概念。这里柏拉图承袭了苏格拉底的概念学说:概念界定了使事物成为它自身的本质特征。具体的马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马”这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当我们谈论“马如何如何”时,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指某一匹特定的马,而是指抽象的“马”。和巴门尼德一样,柏拉图认为只有存在的东西才能被表达。所以,一定存在概念所对应的抽象的“马”的理念。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包含了所有使马成为马的本质特征,是衍生出所有不同的马的原型。具体的马有生有死,不断变化,但马的理念只有一个,且永恒不变。
那么,是不是每一类具体事物都有自己对应的理念呢?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凡是有着一个共同名字的个体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但在《巴门尼德篇》中,他又说“必定没有”淤泥或污物的理念,似乎只有有价值的事物才有理念。我们不能确定是柏拉图的思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还是前后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美、正义这些本身就是抽象的价值也有它们的理念是柏拉图强调的。在《会饮篇》中,柏拉图指出,我们通常首先在一个特殊事物或人身上领会到美。但此后,“我们很快就觉察到一种形态的美和另一种形态的美是类似的”,这使我们从美的有形之物转向“美”本身——这就是它的理念。各种各样美的事物都指向不变的“美”的理念,它独立于那些不断变得美或不美的事物永恒存在。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也强调,当我们探究真正的“正义”时,我们不是需要某些正义的具体事例,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