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价值概念解释中国人对台风的命名,是语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就在我动手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就是年6月14日,位于广州东南方约公里的南海海面上的热带低压将加强为今年第2号台风海燕,14日上半夜起开始影响广州,将给广州带来大到暴雨,沿海和港区阵风逐渐加大到9级~12级,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也就是在热带海洋上所发生的低气压——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一种非常猛烈的风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年以前,媒体报道台风消息时,一般以气象学上的编号来称呼台风,如年4号台风、年2号台风等等。但从年以后,台风有了名字,圣帕、云娜、韦帕、萝沙、利奇马……每一次台风来袭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奇的名字。

给台风命名来自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决定。命名的原则是: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目前亚洲台风的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我国最初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由于台风龙王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已被除名,由海葵代替。

从词义学及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台风命名不是随意、无规律的,它们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理想与集体智慧汇集的成果,并且包含了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因素。

一、台风的历史沿革

台风作为一种天气现象,从概念到统一叫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年前的南朝刘宋时期编写的《南越志》中,就曾提到过这一天气现象,当时把这种灾害天气叫做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时,又用颱风这一名称代替了飓风。

清朝初年规定:正、二、三、四月起者为飓,五、六、七、八月起者为颱。颱甚于飓,而飓急于颱。从此颱风和飓风这两个词开始分开使用,并且对台风和飓风发生的时间和强弱缓急程度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解放后,由于推行简化字,所以从年起,颱风这个词被简写为台风,飓风的飓字也由原来的風字旁简化成现在的风字旁。

历史上的颱风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广东话台与大发音很接近,所以广东人说大风时,被外省人误以为是台风,因而以音造字,造出了颱字和颱风一词。第二种说法是台湾被荷兰人占领期间,荷兰殖民者经常在海上遭遇这种天气现象,他们便以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希西奥德的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aon)命名这种热带风暴。据说泰丰是海上的风暴之父,他能吹出狂暴的阴湿之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泰丰慢慢演变成中国人更能理解的台风了。

二、我国台风名字的演变过程

19世纪初,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居民根据飓风发生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如年7月26日的飓风就被命名为圣大安娜。几乎是在同时,一位澳大利亚天气预报员在播报天气预报时,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台风命名,借此奚落这位政客,形容此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但这时台风的命名还不普遍,传播的范围也很小。

二战末期,出于战争期间海、空军作战需要,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Q,U,X,Y,Z)为字头的少女名给大西洋飓风命名。名字分4组共84个,按组序和字母顺序循环使用。这是世界上最早为台风进行的系统命名。由于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年起,命名变成一半男性、一半女性的名字。

我国从年开始采用年代加序号的方法为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系统编号。该方法是:凡东经°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出现的中心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照它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年出现的第一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气旋,其编号就是,第二个为,依此类推。年出现的热带气旋则被顺序编成、等等。

年1月1日,我国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对热带气旋新划分的等级规定,对编号标准进行了调整。热带气旋从达到热带风暴强度(8~9级)时开始对其编号,其方法仍然是年代加序号的办法。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气象部门深感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各自的台风命名规则,给国际交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用世界通用性的台风名字势在必行。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制定了台风的命名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台风名字最长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成员国或地区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并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

根据这个原则,我国提供了10个名字为台风命名。这些名字以传说中的神灵为主,如龙王、海神、风神、电母等;也有花鸟名称,如杜鹃、海燕等。中国香港地区提供的10个名字以人名、地名为主;中国澳门地区则以动物、植物名称为主。

三、台风命名的理据分析

汉语词汇繁多,为什么单单选用这十个作为台风名呢?相信这是很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我们不妨用词价值的观念来做一下分析。

什么是词价值?简单的说词价值属于精神范畴,归类于文化小范畴,在文化层次上有属于心理文化的研究对象。词价值具有双重特点,即词的使用价值和词的一般性价值。词的使用价值是词的一般性价值的成分之一,起源于人需要的价值。词的一般性价值相对于人而言,呈现出主观性;而具体形态下的词价值却具有客观性。具体形态下的词价值,实际上是词价值概念的外延。

词价值的具体形态可分为:物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伦理道德价值、心理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认知价值等,具有客观性和使用价值,且分属于不同的形态。

我们知道,词在不同的具体形态范围内包含的价值是不同的,有的使用价值大,有的使用价值小。我国大陆提供的这十个台风名字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具体形态,有些兼有多种形态。

龙王、风神、海神、电母这四个词分别是神话传说中的司雨之神、司风之神、大海之神和司雷电之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们是神,是图腾,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他们是人们在面对狂风暴雨之灾时心中的希望,他们是人们的保护神。这样我们看它们不仅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还具有认知价值。

玉兔、海燕、海马、海葵都是动物的名字。这些动物虽形态各异,生存空间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丽和善良。它们是美的化身、精神的源泉,能给人心理安慰和认知的改变。所以它们就同时具有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认知价值等。

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是我国的文化品牌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海棠和杜鹃都是花的名字,它们的美丽形象和美好的象征义,能使人产生认知上的改变,同时具有审美、认知、心理、文化等多种价值。

四、台风名称文化语义

约定俗成是人类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台风命名并不完全遵循这个原则。比如碧利斯在菲律宾是速度之意,艾云妮是密克罗尼西亚传统的风暴神,被推选为台风名字后,其意义就有了双重性,是本体义与借用义的重合,并与其他台风名共同构成了一个专门类别词,有了全新的概念与内涵。在命名中,词义引申与词语借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延续了词语的本体义,还进一步丰富了词语的引申义和联想义,使同一个词语进出于不同的领域,使人类有限的词语得到了更大限度的活用。

全世界不论哪个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取名方式和特点。一般来说,简单明了、涵义深邃、范围广泛、称呼方便这些方面是共通的。各民族的名号词语在各该民族语词汇群中,反映着他们的历史、文化、信仰、心理、语言、习俗等,是历史文化的综合沉淀。

中国的汉民族喜爱龙,崇尚龙,龙王名称是汉民族体现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文化符号。《说文》曰:,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自它产生之日起,就与海河、风雨雷电联系到了一起。它冥冥之中与人们的生产实践、生活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中国老百姓历来对龙王十分崇敬,几乎村村修有龙王庙。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因此,中国人才会认为龙听到雷声而起。龙起必有云相伴随,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云雨而行走。

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提高本国和地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借以传播本国文化,各国选用的名字都是本国本地区知晓度很高的人、事、物或自然现象。龙王带有汉民族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化含义。用龙王命名,可以使中华文化、民族特色随着风得到传播,文化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可谓意义深远。

同时,台风的伤害性曾使人们在面对台风时产生过很长时期的无助和彷徨。如果台风被赋予一个善良的、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名字,们就可能会在对台风的认知上产生改变,并且在美好希望的伴随下有了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龙王能呼风唤雨,是中国人心中的图腾,有了他,人们可能就不再害怕台风,进而有了祈求的对象来帮助他们战胜台风。

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等台风名称,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这些名称又都是老百姓所熟悉和喜爱的,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寄托蕴涵着百姓乃至民族的深厚情感,它们建构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用它们来给台风命名,既便于识记,又便于文化的扩散和传承。

五、语言与文化因素的综合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要反映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要受使用者审美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从语音上来看,我们给台风起的名都是双音词,读起来了音韵和谐、平仄相间、朗朗上口;从词形来看,用字整齐、表义明确,便于人们据形释义、据形猜义;从意义来看,这些词大都还有引申而来的深层文化义。

人们向往美好,热爱美好,面对美好的事物,人们会心旷神怡,不会心存芥蒂。即便是台风,它拥有了美好的名字,那么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许就会变得不再那么可怕。比如像海棠、玉兔都是那么的美丽,听到这样名字的台风,你的心里是不是也没那么害怕了。再者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使人们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11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