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乾》
“工匠精神”,年3月5日,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养孩子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我一直在思考对儿子的教育。如何在培养他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扬长避短,最后使他成为一个某方面优秀,各方面不差的人。
回想我自己的成长经历,父母真是一门心思为了我的学习倾注心血,我也认为只有这是唯一一条出路,爱好和娱乐都很少,童年时喜爱的劳动、玩娱和运动也随着课业的加重而逐渐失去。到了高三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行,为了让我晚上能继续挑灯复习,父母甚至让我在姨家住了几个月。
我虽如愿考了、、全国前10学校,但到了大学后,学习不再是强项,其他方面能力却明显不足。可能也就只剩下爱看书、跑得快这两个强项了。当然我不会说爱看书看书多是在中学大门口租书店里蹭出来的,跑得快是被我妈打的。普通话不行、英语口语差、知识面窄、性格内向,处处让我觉得担忧,有段时间都快抑郁了。
后来我看新闻狂练普通话,听两年VOA练英语口语、图书馆疯狂阅读、每学期拼命选课(甚至包括口才礼仪、美学鉴赏、西方艺术史等)、专门去保险公司练口才、经常跨市骑行磨胆略,不放弃任何一个实践的机会。回想起来,如今这点才艺,不正是“工匠精神”多年坚持用到实处的结果嘛。
我当然不希望儿子像我一样上了大学再补课,但也不想过早给孩子压力。但目前所能做的一切,又能逃脱每个焦灼的家庭所能做的哪一条?试想,如果我的童年资源优渥,就一定能懂得珍惜,学有所成吗?
我们在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的同时,满足家长自己虚荣心的同时,却很少想起自己身上那些吃苦耐劳、坚强勇敢、勤奋执着的优异品质,如果能够同样传递给孩子,不比会背几首古诗更有意义?
想到这里,我立刻豁然开朗了。
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启发多方位的兴趣。因材施教,根据志趣能力培养某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喻之以理,培养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习惯。按着这三个思路,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而且目标更清晰。
不记得第一次给儿子买零食是什么时候了,可能也是买的次数少的缘故,因此每次带儿子逛超市,他只会要求你买那一种零食,别的任你说再好吃也不闻不问。直到后来我发现孩子只爱看他看过的书,去游乐场也只爱玩之前带他玩过的游戏,我突然就明白了,孩子不会主动去探求他认为陌生的东西,他只会在自己的“舒适区”做熟悉的事情。这跟我们大人不也一样嘛?只不过我们的舒适区可能更广一点,但例如让你去一个陌生城市从零开始,就算带足了启动资金,你会去选吗?我们内心抵触的声音一直在说no,直到金钱或某方面诱惑大到足以弥补这一切。
于是我们决定改进亲子阅读的思路。书的种类要多种多样,讲的方式要不拘一格。买书的时候就对书的内涵外延初步了解,给娃读的时候,就能根据国家、年代或者故事背景稍微拓展一下来讲,不光读字,讲讲图,讲讲书本之外的故事,问问孩子的想法,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儿子喜欢听我讲故事,不枯燥,时而哈哈大笑。
不过中间有一次讲到战争的话题,我给儿子讲了近几年发生在叙利亚战争中的3个小朋友的悲惨遭遇,儿子受到很大触动。
我说那个同样5岁的叙利亚小朋友,睡梦中房子被炸塌,被叔叔阿姨从废墟中救出来放到救护车里面,头也破了,一直呆呆坐着不动不哭好可怜,最后替他治头上的伤才看到他身上的卡通衣服,在场的叔叔阿姨都流泪了。还有那个因躲避战争偷渡溺水而亡的小朋友,还有那个把记者阿姨的照相机当成枪而吓得举起双手的小朋友。
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心里也在流泪。我在想要不要把如此苦难的故事告诉我年仅5岁的儿子。他听得泪眼萌萌。后来很多天他都问我那个救护车里的小男孩怎么样了,我说新闻里说他的爸爸妈妈没死,找到了他,他们又一家团圆了。他说我爱爸爸妈妈,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我说爸爸永远不离开你。
后来我就在多次孩子不吃饭、折书或涂画、损坏玩具或者和小朋友争抢的时候,用那些可怜的小朋友的故事来教育他,告诉他要珍惜粮食,珍惜物品,尊重友爱,乃至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热爱我们的祖国。
傍晚从幼儿园把儿子接出来的时候,我一般不马上回家。孩子喜欢小汽车,我就带他去开发区每家4S店都转过,让他亲身体验。或者带他去郊区看农作物生长。周末的时候带他去公园,也不总是玩娱乐设施,观察树叶、草丛、蚯蚓和小鱼。给他讲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变化,草丛里小动物们的故事,蚯蚓为什么有益,以及小鱼摆摆的美妙生活。让书中那些万物的图片,重新照回现实。
儿子经常能看到一个新事物脱口而出它的名字,就来源于书读的多。但孩子仍然常常给人以超出年龄的惊喜和感动。他已经从两年前的喜欢听故事,变成有小想法和思考的人了。他经常主动翻阅架子上的各种书,坐在那里一直看。他也会突然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地方问我那里是什么样。他会静静地思考未来想去什么地方旅游和探险。他也会突然问我当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在哪?我比儿子大30岁。他会计算5+30=35,35+30=65,65+30=95等等,这不仅仅是数学问题,我给他讲等你35岁像爸爸这么大的时候,爸爸就65岁了,像爷爷一样头发胡子都白了。等你65岁头发胡子都白了,爸爸95岁可能已经埋到土里了。他长长的“哦……”后的停顿,仿佛已经在幻想那些个年龄时的模样。
我经常在早晨儿子还没起的时候,过来陪儿子眯一会。他的胖胖小手,圆圆小脑袋,长长的眼睫毛忽闪忽闪,以及睁开眼看到我时的拥抱,令我油然而生的幸福与温暖。
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坚持最好的就是读书。感谢孩子妈当年这个正确的想法。我也把我多年的一些知识和感悟,用在了我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上。带娃之路,任重而道远。
(未完待续)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阅读教育指导
读绘本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指南(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书评
龙应台:我为什么建议孩子从小多读文史哲?
张淑琼:如何养出主动爱阅读的小孩
采铜:碎片化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阅读
北大最短毕业致辞:最大的成功,是成为自己尊重的人
陈默访谈: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哈佛毕业典礼演讲者何江:想走出农村只能通过教育
父亲是外面的一棵树,却是家里的一片天
阅读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
给孩子的史上最全思维导图使用指南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看看这是不是你理解的国外的“精英教育”
0~6岁孩子的最好陪伴方法,99%父母已收藏!
曾国藩四句遗嘱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
Spring为爱阅读
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Spring为爱阅读
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Spring为爱阅读
杨绛: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Spring为爱阅读
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Spring为爱阅读
12种语言是怎样练成的?季羡林先生谈外语学习
Spring为爱阅读
叶圣陶教育子女“好好说话,好好做事”
Spring为爱阅读
毛泽东的读书与学习思想
Spring为爱阅读
中西文纪子:0~3岁亲子阅读方案
Spring为爱阅读
龙应台:孩子,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
Spring为爱阅读
曹文轩—谈读书
Spring为爱阅读
沈石溪:亲子阅读的方法和误区
Spring为爱阅读
杨红樱:我没见过比我小时更笨的孩子
Spring为爱阅读
名家谈教育
Spring为爱阅读
读书杂谈—谭其骧
Spring为爱阅读
书的抒情—柯灵
Spring为爱阅读
朱光潜《谈读书》(节选)
人文社科
为什么美国低水平的基础教育,却能支撑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
优秀绝对会"传染":记中国最有名的“合肥四姐妹”
重庆女学霸“引爆”北大新生开学典礼,这才是新一代的年轻人
洛杉矶机场外的中国学生vs日本学生
这双眼睛,让我们看得更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把宇宙亿年压缩到1年:看完怀疑人生
感动!开学第一天,农民工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这段话,让人舍不得擦
90后姑娘获聘浙大博导关键还长得这么好看
俞敏洪的作息时间表——勤奋是一种生活状态
音乐欣赏:用生命在演奏杜普蕾—《殇》
1-14岁孩子成长密码,耶鲁大学跟踪研究40年的成果
Spring为爱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及部分国家节日一览
山西自然风光
美轮美奂的忻州15个春季经典赏花地火热出炉~~
优秀作品推荐赏析
《公园里的声音》——优秀大奖绘本赏析
凯迪克金奖绘本-火车头[4-12岁]解读
Spring为爱阅读
善待你的孩子,将来他们也会写出这么美的文字
本馆原创阅读指导
Spring为爱阅读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Spring为爱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喜欢阅读?
Spring为爱阅读
别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孩子成长的魔咒
Spring为爱阅读
您的孩子在看什么书,您知道吗?
本馆原创文学作品
元宝成长记3:开卷有益1
元宝成长记2:萌娃初现
元宝成长记1:开篇
罗时严:读书随笔——鉴古而知今,观今而知明
三八节组诗二首送给辛劳大爱的老婆
Spring少儿图书馆年新年贺词
Spring为爱阅读
诗歌:创卫—为忻州母亲梳妆
Spring少儿阅读
诗歌:感恩心语
本馆相关内容
Sping亲子课堂第一期:亲子关系的三大原则
spring少儿英语万圣节主题嘉年华活动掠影
Spring少儿英语课堂招生简章
本馆新闻:市委书记李俊明莅临我馆视察指导工作
Spring少儿图书馆迎接“世界读书日”主题特惠
Spring少儿图书大家庭年度整体思路
Spring少儿图书借阅/少儿英语年最新价格表
①欢迎朋友们转发到朋友圈,原创文章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