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进行首饰设计的时候,纹饰所用的题

郑华国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我国的掐丝珐琅制品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相关手工艺人技术精湛,制作出的艺术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掐丝珐琅来进行首饰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纹饰采用何种题材的图案。在各种题材类型的纹饰中,动物题材的应用自古以来就十分广泛。

一、动物题材

在明代,龙纹是掐丝珐琅首饰最常见的纹饰之一,除了龙纹,还有其他象征吉祥的麒麟、鹿、马、鱼等动物纹样在明代的掐丝珐琅制品上也有出现。

到了清代,动物类纹饰在掐丝珐琅制品上的应用更加常见。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绘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清代在纹饰图案的绘制水平方面远远超过明代。

总的来看,中国明清时代的首饰多为蝙蝠、鱼、蝴蝶、蟋蟀、鹤等样式图案。除此之外,龙纹也经常用于掐丝珐琅首饰作品之中。明代的龙纹,龙的头很大,额头被抬起,眼睛是宽阔的,龙的头发来回飞起,双角向后抬起。龙的胡须很细,身体很粗,胡须被翻转,前肢伸出,后肢分开。

由于大多数饰有龙纹的掐丝珐琅制品都是皇室物品,因此细节刻画更加详细,龙的腹部、爪子和尾巴部分也都清晰可见。清朝时期的龙纹与明朝时期存在些微的不同,清代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首饰物件,上面所绘的龙头在大小上要略大于明朝时期。

但是与此同时,龙的鼻子的大小却有所缩小,而且龙的身体比明代的还要细,更长,而且盘绕而弯曲,充满张力和灵气,彩色的云朵装饰着环境,下面的海浪湍急,画出的巨龙就像从盆出来一样逼真,令人惊叹。

除了在常见的器皿以外,掐丝珐琅技术在饰品方面也应用在具有装饰功能的腕表之上,以珐琅工艺为主的设计卷土而来,国内的孔氏珐琅表已经形成品牌规模。相信在珠宝设计中,更多的设计师会聚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珐琅首饰品牌,同时将会诞生更多采用掐丝珐琅工艺的珠宝品牌。

以动物题材为例,美國艺术家MERRY·LEERAE的作品反映了她与周围环境和生活的关系,通过艺术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她认为如果要将珐琅做到极致就必须像数学一般精准,控制变量以消除不必要的结果,最终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正如她所说的,她在年用一枚可开合18K金镶宝石的珐琅山猫胸针获得了珠宝设计奖,体现了精湛的掐丝珐琅工艺,还有精美绝伦的金珠粒工艺。来自MERRY·LEERAE的珐琅山猫胸针作品,看起来高贵大方,又让人惊叹于其工艺的卓越。

二、植物题材

明清时期掐丝珐琅制品物品的主要装饰是植物装饰。植物种类很多,表达方式也都不同。根据植物图案的类型,可将其分为宝相花纹、荷花图案,菊花图案、分支图案(即卷曲的草图案)、缠花纹和梅花纹等。掐丝珐琅制品通常采用现实主义或扭曲技术进行装饰。在各种植物题材类型的纹饰中,荷花题材的应用自古以来就十分广泛。

自中国引入掐丝珐琅技术以来,缠结的莲花图案一直是使用最广泛的装饰图案。随着元明清的发展变化,它已成为掐丝珐琅制品最重要的装饰图案之一。

掐丝珐琅制品与佛教有多种联系,最明显的体现是纠缠的莲花图案在掐丝珐琅制品上的应用。在佛教之中,莲花具有特殊代表性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出生时,身边伴有白莲花,这也是佛诞的八个吉祥标志之一。人们还称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特品质,将佛陀与莲花的超自然本质联系在一起。

正是由于莲花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当时比较信奉佛教的中国民间,也自然而然的在大量掐丝珐琅首饰制品中采用了莲花图案,是明代以前掐丝珐琅制品的常见图案。

至于工艺本身,纠缠的莲花图案一直是主要装饰图案的原因是莲花图案的花朵和叶子可以在器壁上自由伸展,还能做到不留空白,从而提升整个掐丝珐琅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明清时期,掐丝珐琅制品的花型比较规则,花朵饱满,形状上呈圆形,并且葫芦形的叶子不规则,树枝和叶子的缠结也更加多样。其中,从明代中后期到后期,装饰的时候开始采用双线轮廓法,利用这种技法来设计制作掐丝珐琅首饰后,首饰作品上的花卉图案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变化,整体轮廓变得更加饱满,同时前后景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突出,层次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清初,基本上延续了明朝掐丝珐琅器莲花图案的特征,到清代中叶以后,其花和叶呈多层薄层状发展。枝叶茂盛,形成弯曲,多重,紧实和密集的特征。

从现有作品中可以看出,植物主题是几个主题中使用最广泛的主题。花是中国珐琅珠宝中的常见图案,当然,西方国家也会大量采用花卉等植物图案应用于掐丝珐琅的首饰制品之中。

不过与我国大量采用玫瑰、莲花、竹子、兰花等在我国本土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植物种类不同,西方国家在选择相关植物题材的时候,出发点仅仅是展现大自然的美,并没有赋予太多的象征意义。

在掐丝珐琅首饰制品植物题材的选择上,西方国家的选择要明显丰富于我国,同时使用的植物模型也主要是当地所产出的植物品种,例如柳树,蓟,铃兰,三叶草,菠萝,榛子,等植物蕨类植物大量出现,形态美观都可使用。

例如,来自美国艺术家Michael·Romanik之手的植物题材珐琅作品。他通过对掐丝珐琅工艺的熟练掌握,充分了解颜色在高温下的各种不同属性,以及对色彩的灵活运用。

无论多么不可思议的颜色在他的手下都能完美融合,让珐琅釉料在行云流水的线条中流淌,色彩深深浅浅又分配得恰到好处。作品中的色彩对比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鲜艳明快的感觉,颜色的叠加与过渡又会产生一种半透明类似于水墨画一样的奇妙视觉体验。

三、人物题材

每个地区的掐丝珐琅制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方法,东方以中国和日本为首,主要就是以器皿为主,人物题材首饰类型的掐丝珐琅制品相比西方要少许多。

掐丝珐琅工艺在明清时期很流行,装饰纹样主要以花朵为基础。少有人物角色的装饰纹样被用作掐丝珐琅制品创作的模型。但是总体来说根据史料记载在这个时期,人物题材的掐丝珐琅作品还是很少的,通过人物装饰,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时期人物装饰的特征。

日本掐丝珐琅饰品的图案主要以唐代人物形象为基础,并且还融合了唐式风格。不过到了现代,人物题材的使用在掐丝珐琅中逐渐普遍。例如,当代珠宝商将珐琅与现代珠宝相结合,人物纹饰更新颖,加上镶嵌物,使作品更加分层和丰富,并具有强大的现代珠宝特色等,符合当前的消费趋势。

明朝是掐丝珐琅制品的高潮时期,在景泰时期,宫殿开设了大型珐琅作坊。掐丝珐琅产品主要用于皇宫,一开始使用最多的图案主要与皇室有关,如龙,凤凰等。随着掐丝珐琅技术的不断成熟,制作掐丝珐琅首饰制品的成本也不断降低,因此,我国民间也随之出现大量采用掐丝珐琅技艺制作的首饰物品。

在这些首饰物品中,自然而然的也融入了更多的民间的审美,人物题材也就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掐丝珐琅制品中,最常见的主要是多是故事传说和童子之类取其吉祥寓意。

在西方,谈到艺术题材,最先想到的则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如来自庞贝遗迹壁画中的爱神丘比特,色泽柔和的雾面肌理,与亚光黄金相衬,以获得完美和谐的效果。黄金表面的亚光处理,是避免抛光产生的过亮色泽,以“为视觉带来愉悦的感受”。

到了近现代,以人物为题材的掐丝珐琅作品层出不穷,如下图的以女性人物形象为题材的掐丝珐琅首饰作品,使用24K金的珐琅用丝,基座被塑形和施以纹理,以增强整体的设计感。

将异形线搁置到基座时,透明与乳白色(半透明)珐琅釉料组合地附着到金属胎底上,随后放置珐琅炉内进行烧制,经过反复的铺放釉料与烧结釉料,物件表面逐渐形成玻璃质薄层。

釉料内部产生阴影、深度,以及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产生前景与远景,甚至负空间视觉效果。同时人物图案较为抽象,头部与手部运用不规则的排列方式,画面较为割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总结

总体来看,在人物题材选用上,我国与西方国家再一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同。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在选用人物题材来应用在掐丝珐琅的首饰物品上时,我国更加注重人物本身的寓意。

也就是说,一旦使用人物题材来制作相关掐丝珐琅首饰作品,所选用的人物不大可能是一个普通人,更常见的是一些历史名著作品,如《红楼梦》、《游园惊梦》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或者是佛教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宗教意义的人物。

而西方国家在利用掐丝珐琅工艺来制作首饰器件时,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象征性的人物,或者一些神话传说中相关的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开始采用一些具有抽象性特征的人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11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