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订阅随波逐流WHU,转载请注明出处呦~
龙应台与《野火集》
本次我们的读书篇目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作品《野火集》。年11月以来,龙应台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发表杂文,于年底结集出版。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通过阅读这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初登文坛便在台湾社会乃至整个华语文化圈掀起一阵“龙卷风”的《野火集》,来探索与观察台湾当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
分享者简介张晶,文学博士,跨文化传播博士后。现执教于武汉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中国文学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日本立教大学、台湾元智大学访学交流。
相信对于许多大陆读者而言,龙应台的名字并不陌生,她曾经赴美留学八年获得英语文学博士学位,也曾在台湾和香港多所大学担任教职,还曾以官员的身份出任台北文化局长、台湾“文化部长”,近年来又多次应邀来大陆高校演讲,畅谈她的家国梦。而一提到台湾,我们的脑海里又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迷人的海岛风光、现代的时尚之都、美味的热带水果,亦或是蓝绿两派相互攻击的政治闹剧?事实上,我们许多大陆的年轻人对台湾的认知除了诸如“宝岛”、“同胞”、“统一”等抽象的情结外,对台湾社会历史与现状知之甚少。作为一个常在课堂上讲台湾文学、喜欢听台湾校园民谣、看台湾文艺电影,并在台湾生活学习过半年的大学教师,在我讲了三遍龙应台的《野火集》之后,突然意识到我们对于台湾当代社会历史粗浅的、模糊的、平面化的理解与想象,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对台湾文学与台湾文化生态作更广泛与深入的了解,反倒会加剧两岸年轻一代对彼此社会形态的隔膜与误解。因此,我特别想从龙应台在上世纪80年代初登文坛便在台湾社会乃至整个华语文化圈掀起一阵“龙卷风”的《野火集》说起,和大家一同开启对台湾当代社会文化史的初探。
《野火集》
的创作背景
作为“外省”第二代的龙应台年出生在高雄的大寮乡眷村,“龙应台”三字便分别取自于她父母双亲的姓氏以及她个人的出生地,这似乎也预示着龙应台此生都会对台湾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的她独自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英美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直到年回到台湾。正是在美国留学生活的近十年时间奠定了龙应台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民主社会形态认同的基础。
年11月,回到台湾不久的龙应台便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发表了杂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并开始了野火专栏的写作,这些文章就像一根根无芯的火柴,即将点燃台湾这个“闷着的瓦斯烤箱”。年底,收录了龙应台21篇杂文的《野火集》由台湾圆神出版社结集出版,21天内再版24次,四个月后卖出10万本,创下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出版记录。
《野火集》
的主题内容
龙应台在《野火集》中写了什么?《野火集》收录的21篇杂文看似独立,其实却都围绕一个核心的主题展开,即集中批判当时台湾社会出现的痼疾:一是批判台湾的社会环境,二是批判台湾的教育方式,三是批判台湾的威权政治。从社会环境到教育方式再到威权政治,《野火集》批判社会的深度与力度逐层升级,而贯穿其中的正是龙应台对台湾现代民主社会的期待和理想。
《野火集》对台湾社会环境的批判主要表现在:批判化工污染、山体破损、水质污染等生态环境的恶化,批判摊贩扰民、交通拥堵、垃圾成堆等生活环境的脏乱差,和批判人们见死不救、利益熏心、野蛮暴戾等道德环境的堕落。龙应台将这些严峻的社会问题用文学的语言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她将台湾比作是“生了梅毒的母亲”,青山不再却像“长了癣、烂了毛的癞皮狗”和“遭受了强暴的女人”,污水横流,“嬉笑的小孩涉在乌黑恶臭的水里抓水虫”。龙应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将女性、孩童等弱势群体作为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