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儿子,
昨晚在填写学生手册里,有一栏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我陷入了思考。这是一个宏大的哲学命题,许多人红尘一生,渡了一世,都未能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在这聊聊几行中,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景罢了,懵懂如你,涉世未深,不经坎坷,如何能确定得了人生的坐标呢?
何况成为什么样的人,讲的是明悟,论的是恒念,父母只能影响,给得了建议。明日何如,只愿你能按照自己的缘法,对世间百态宽厚悲悯,成自己的道,走自己的路。
终究,人生是自己的。
《亲爱的安德鲁》中龙应台女士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同样把这句话送给你,成就与尊严会给你快乐,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选择才会使你成为自己要成为的那类人。
学习的结果本身不重要,学习的目的只是掌握一种认知世界、事物的方法,由此而产生对人生、处理人与事的思辨之精神。但如何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这是一辈子需学习与警醒的世间大学问,是终级的“大学之道”。
佛家讲的人与内心的对话,道家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求的是人与人的共处,这世界上从没有永恒不变的知识,确有亘古未变的大道之理。
借用丰子凯先生的寄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最后,感谢你给我带来美好与快乐,总有一天,你将独自前行,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如此,安好。
发光的小石头欢迎打赏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