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关系永远是难解的谜题
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之一
《亲爱的安德烈》
用那些生活细碎的小时告诉着爸妈:
沟通让亲情永远恒温
又有亲子话题上了热搜,这次是“父母对孩子三观的影响”。
而在夏山君总结了一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无疑都是从生活里的小事中产生的,比如:
不过,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知道了这么多故事,听了这么多道理,到底如何能塑造一个孩子完整、健康的三观呢?
夏山君最近读到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有些爸妈对这本书也许并不陌生。
作者龙应台也是经常被夏山君在平日的文章中所提及的一位作家,龙应台早在年出版《野火集》,抨击国民党政府黑暗统治,轰动整个台湾,当月再版二十四次,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
同时她也致力于两代关系文化的建设,作为一名母亲,龙应台有两个混血的儿子,常年居住在德国,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就是龙应台和大儿子安德烈的“家书对话”,里面的36封家书真实的反映了两代人共存的矛盾,除了讨论文学、政治,那些生活中细碎的小事儿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母子间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沟通,两代人疏远的速度远比你想的还快。
▲龙应台和安德烈
这不是空穴来风的制造焦虑,这样的故事真实的发生在作家龙应台身上。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就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
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
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也有了这本《亲爱的安德烈》。
上一代人无心讲述
下一代人无心倾听
夏山君知道,焦虑已经成为现代父母的日常。
从小开始,焦虑孩子是不是在幼儿园能适应,老师有没有忽略到自己家的孩子,上了学,又焦虑能不能分到一个好的班主任,能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好不容易快成年了,又要担心早恋、青春期逆反等等一些列问题。
父母都是有大心脏的人,但是面对一个问题,想必所有爸妈都会犹豫:
我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够吗?
这乍眼一看没什么,然而,真是让自由这件事融入到孩子的生活真是难上加难。
▲龙应台在纪录片中感慨两代关系的变化
中年父母是面对众多问题的。自己的爸妈逐渐老去,全情的赡养成为他们对爸妈的主要情愫。
而面对自己的下一代,还在成长的孩子们更是无法分担爸妈们的苦恼,因此有些爸妈往往假借“为孩子好”的借口,满足自己充满不安全感的内心。
在心理学上,这种父母的类型被归类为“控制型父母”,
这种“控制型父母”的根源在于父母本身的不自信,这样的父母总是对现在的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抱怨、不满,以及还内心存在着被亲人抛弃的恐惧。
子女的独立或即将独立让这样的父母感觉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子女的永远的依赖。
▲龙应台和安德烈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对这种反“控制”做出了为母的最佳示范。她在书中写道:
“少年清狂”,安德烈,是可以的。
那么,我是否一点也不担心我的儿子将来变成冬天的蟋蟀,一事无成?骗鬼啊,我当然担心。
但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可你十八岁了,那么自己为自己负责吧。
龙应台自然不是不放心儿子的成长,然而,她采取的手段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于未来的工作,未来的社会地位,让孩子自己选择往往比父母给出一条所谓的光明之路要妥当的多,
毕竟,不论成就感还是尊严,只有自己能给予自己。
就像龙应台在“给河马刷牙”这一封信中提到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用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换取内心世界的平和,也让孩子自己作人生的决定,这需要爸妈们的魄力,至少要从相信自己开始。
成长的纤细与复杂都在生活细节里
时间是孩子成长的标记,而孩子的成长也是复杂的,就像龙应台说的:
“成长”这东西多么纤细,多么复杂啊。
谁都可以看见一个男孩子长高了,细细的胡子冒出来了,声音突然改变了,鼓鼓的孩儿脸颊被棱角线条取代。
但是,人们不会注意到他严厉的稚气消失,一股英气开始逼人;
人们也不会发现,他的穿着、他的顾盼、他的自我,
敏感得像女高音最高的一个音符旋绕在水晶玻璃上。
▲安德烈和弟弟飞利浦
而成长也让孩子和父母之间拉开了鸿沟,这是每个爸妈都会面对的问题。龙应台承认道:
而你我之间,安德烈,是有差距的;
那个差距既是时代之差,也是文化之异,甚至是阶级的分野。
同样的,安德烈也感知到这种代沟,例如在“叮嘱”这件事上,安德烈的思考是:
你知道我的人生处境吗?MM?
我其实已经在面的人生未来的压力和挑战——学业和事业的,
但是在家中,只要我和你仍住在一起,我还得像一个14岁的孩子一样被对待。
“你的房间好乱!”你说。
“功课做完啦?”你问。
“两点了,该睡了吧?”你催。
安德烈用最生活化的场景还原两代人之间“代沟”的表现。
事实上,哪对父母和孩子是没有差距代沟的呢?我们生于不同的年代,受到不同教育,甚至在不同的世界中生活,
而面对共同的问题,爸妈和孩子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时而发生争吵、不耐烦,这是种正常现象,但也是难以调和的问题。
▲龙应台和安德烈、飞利浦
尊重事实,尊重对方,这是在亲子关系中难能可贵的表现,也是调和两代人之间矛盾的最佳解决手段。
夏山君在一次带队夏令营的过程中,认识一个14岁的小女孩,她特别喜欢参与夏令营的活动,甚至在返程回去的当天显得特别沮丧。
在返程的路上,夏山君一直在和她聊天:
这一周和我们营的同学们玩的挺高兴的,就是时间太快了,不想回家。
为什么你不想回去,我问。
我妈总管我,从小就管的多,我想去玩滑板,想报班学习,但她就让我练钢琴,练书法,说女生就该学点安静的,但这些我都不太喜欢。
每天也说东说西的,放假我去喜欢去姥姥家,要不然就是参加夏令营,不爱在家呆着。
那你妈妈平时喜欢做什么呢?
没注意过,她不上班,就做家务活吧,看起来好像不是正事。
妈妈在女孩的印象中只和家务关联在一起,而妈妈也只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白癜风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