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深心理医生派克写过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在书的开篇,他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人生苦难重重,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自律貌似是个成人话题,其实孩子也需要自律。
素素请假在家快两周了,我们的节奏磨合也经历了混乱到基本有序。这一切归功于素素的自律。细想起来,素素的自律体验拆解为混乱、计划、行动、习惯四阶段。
混乱的自律前阶段
一开始请假时,我们没想到请假会持续两周(中间穿插了个五一假期),所以只停留在脑海之中做了个简单的想法,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对完成任务的时间都没有说好。
于是第一天第二天,素素在家非常无聊,经常说好无聊啊,陪我玩吧。叫她做作业,她就一脸不开心,于是越无聊越心情不好,越心情不好越不想动。
作业也是在鸡飞狗跳中匆匆忙忙完成。
最后,越来越多的混乱场面出现了。因为没有计划,记错了时间,我们落下了一节英语在线课,错过了一个线上课程的测试环节;又因为没对计划达成一致,我们第二阶段的编程课程最后一节进行的磕磕碰碰的,最后的结业作业硬是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
更糟的是,我和素素不再相亲相爱,我俩相看两厌,素素开始说讨厌妈妈。素爸每天回家,看现场气氛来选择开场白:“你们今天没吵架吧?”“今天心情好像都不错哦。”
提前计划,才不会失控。
好容易挨到了五一后,因为素素还有些咳嗽,我们决定这周再请假几天。
做好这个决定后,我们就跟素素说,请假也当是在学校上学一样的,需要把学校的进度都补上,最好是做好计划,把事情都做好了再开始玩,这样可以不被干涉也不记挂着事情的玩。她也深以为然。
昨天和今天我们相处的都很愉快,用素素的话说是:“我们没有互相招惹生气。”
她没哭闹,我没失控。细想起来,这归功于我们提前做好了计划。
于是,前天晚上就想好了昨天要做那些练习,昨天晚上就计划好了今天要做那些作业,于是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晚上再进行了回顾,对哪些事情做的好的,哪些事情还需要再强化的,进行总结。
持续的行动,先做,有问题再做调整。
早饭后,先给十多分钟给素素看她喜欢的书,约定好时间开始做作业。一科科的进行,所有的完成之后,就开始放羊。
中途遇到问题了,我们一起解决,没有问题就她自己进行。有时候素素也会孩子性发了撒娇要抱抱,要安慰,那就安慰,抱抱,鼓励了再继续。
一切都按进度进行,最后,检查完作业,素素听我宣布放羊开始的时候开始雀跃着玩耍去了。
她知道的,那意味着她接下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记挂着作业,也不被我干涉了。
到中午的时候,我跟她回顾整个上午的进度,我们都觉得很棒。因为上午的进度都完成了,她的玩耍时间也没有落下。不费劲的获得了双赢,挺好的。
下午睡觉起来,再按计划写字,赶上数学进度,看书。晚上完成在线课程,借了书。
最后素素说,今天真是完美的一天。
嗯,按计划来,有成就感,万事可期,真的挺好的。
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学习的基础,也是自律的开始。
村上春树有一本写自己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散文集,书里展示了村上春树除了写作之外,也有一个非常棒的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跑步。
村上春树在书中说,写作和长跑互为比喻,可以互相借鉴。比如写长篇小说和长跑,都需要专注,都需要忍耐,都需要心无杂念。
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专注和忍耐,唯此,方可自律,方可有可期待的未来。
我希望素素的自律之旅从习惯开始,先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如她现在像呼吸般自然的阅读一样,也热爱学习。
一如,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学习是为了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多的选择,能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成就和尊严感,让人快乐。
而从习惯开始养成的自律,是学习的基础,一如Keepapp的宣传语:“自律,给我自由!”
素菲追梦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