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煤炭人阅读伴我成长

直到现在,我80多岁的奶奶还在念叨着我小时候的一个糗事:那时我才三、四岁,见邻家哥哥专心读书,根本不理睬一旁好奇的我。一赌气,我也拿起一本书装模作样在那里翻,哥哥翻一页,我也俏模俏样跟着翻一页。直到大人们发现我捧着的书中人物是头朝地脚朝天,她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就在一片嘲笑声中屁颠屁颠地回了奶奶家。也许从小受奶奶的熏陶,我喜爱读书,喜爱朗诵,因而才能在今天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堆砌文字,抒发来自内心的情感......

上学后,我爱上了小人书。《草原英雄小姐妹》、《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了还给邻居伙伴儿讲故事。

小学三年级时,父母把我接回了自己的家。父亲送给了我一本《西游记》,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厚厚的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后来中央电视台根据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情节都被我在心里暗暗地与原著作了无数的比较,有些细节电视的表现手法永远也不可能代替文字的叙述之美。

后来,我渐渐读了很多书,特别是高中时期,大家疯狂地传阅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

我也开始爱上了创作,那些稚嫩的文字都被我小心珍藏起来,偶尔翻出来看看似乎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时。

再后来我爱上了名著,除了中国名著,我还热烈地爱上了外国名著,比如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等等。

我的书架也渐渐开始丰满起来,因为那时我已参加工作有了经济基础,曾经在新华书店某个书架里留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记号蹭书看的历史也一去不复返了。

每当书架里又增添一名“新成员”,而我也与这位“新成员”从陌生到熟悉时,我的内心竟有说不出的激动。

每当身在旅途,背包里总少不了一本书。记得初读龙应台的《目送》时,我坐在火车上一边看一边记录精彩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时,邻座一位大娘好奇地看着我问,“姑娘,你是做生意的吧?是不是一直在算账呢?”我知道大娘一定不识字,于是笑着摇摇头,告诉她我在看书哩!“那你一定是个老师!当老师好哇!”大娘似乎很满意自己的猜测,转身继续看窗外去了。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早在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那时我们还年少,如今手机或者平板下载一个电台,就能如愿以偿,我就是这样听完了《平凡的世界》,又网购了书籍从头至尾陪同少平和晓霞一起笑一起哭,重温了他们的精彩故事。

书中的经典语录被我摘抄下来读给儿子听,儿子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看这本书?”我想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能感染并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近日,央视一套播出了“中国好书”颁奖典礼。于是,迅速在网上为自己定购了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给儿子购买了《虫子旁》和《少年的荣耀》。儿子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把《少年的荣耀》读完,并且用三个字评价了这本书——挺有趣。

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无法想像假如没有书我的生活会怎样?从席慕容的诗集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到林清玄的散文集,从龙应台的《目送》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从散文随笔到我的专业书籍……我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曾经点燃我青春的激情,带给我生命的遐想,坚定我爱情的忠贞,提升我的专业水平,平静我内心浮躁的文字,它们像母亲的呢喃细语在我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中轻轻地、静静地安抚我狂躁不安的内心。

我渐渐地沉静下来,学会接受并聆听这个美妙的世界。我也希望这份阅读的快乐能够伴随我的孩子,让他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孤单,不寂寞,并且能够深情而又热切地爱着这个世界。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纹上,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ly/4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