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汉武帝写奏章,当时字写在竹简上,一本奏章须用牛车来拉。欧洲人把字写在皮上,一部《圣经》要耗费张羊皮。书写材料如此笨重、昂贵,成了文化传播的严重障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廉价、轻便、优质的书写材料。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发达,典籍浩繁,首先发明了纸。从字源学角度看,纸从“乡”,以丝为原料,最早的纸称“絮纸”。丝原料难得,后为植物纤维取代。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植物纤维纸在西安满桥西汉墓中出土,用旧麻头、破布为原料,时间不迟于公元前2世纪。满桥纸质地松弛,表面粗糙,还无法用来书写。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造出一种新型纸,进献朝廷,天下称为“蔡候纸”。蔡侯纸已适宜书写,我国自古就有蔡伦造纸之说,就是对他改进造纸术的一种盛誉。从此,造纸材料易得,纸价低廉,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纸是最理想的书写材料,很快淘汰竹简和绢帛。4世纪,我国新疆也普遍用纸作公文。5世纪,吐鲁番已有了造纸厂。纸经新疆向西传播开去。阿拉伯史料表明,3世纪,纸已传到伊拉克,波斯萨珊王朝已用中国纸书写宫廷文件。印度梵文、波斯语有了“纸”字,都是汉语毂褚纸的音译。纸的唯一来源是中国,中国输出纸,却成功地保守了造纸的秘密近千年。
造纸术的西传与唐代一次边境战争有关。唐朝把边境伸展到葱岭以西,与阿拉伯帝国东部边境接壤。年,唐军与阿拉伯军队战于但逻斯(中亚吉尔吉斯境内),失利,2万余人被俘。中国俘虏中有造纸工匠,被送往中亚的重要城市撤马尔罕,在这里办起中国境外的第一所造纸工场,制造植物纤维纸,以优质廉价享有盛誉。诗人塔比亚(-年)说:“在撤马尔罕的特产中,应该提到的是纸。由于它更美观、更合适、更简便,因而已经代替了过去书写用的埃及苇纸和羊皮纸。纸只产在这里和中国。”纸作为撒马尔罕的特产,销往西方,满足各国的需要。
年,阿拉伯的首都巴格达也有了造纸厂,工匠来自撒马尔罕,据说还有中国人。接着大马士革等地亦建起大造纸厂。巴格达的阿拉伯哈里发(皇帝)正式下令用纸书写公文。这样,纸的影响便扩大到整个伊斯兰世界。不过,8、9世纪的阿拉伯仍从中国进口纸,因为中国纸质地精良,品种丰富,色泽繁多,尺幅宽大,都是阿拉伯纸所无法相比的。
在中国造纸术西传之前,埃及是西亚、北非、欧洲纸张的供应国。埃及用尼罗河的一种水草加工成纸,称苇纸。苇纸不及中国纸光亮耐磨、质地轻软、书写简便、传递方便、价格低廉。9世纪,在苇纸的故乡埃及也办起造纸厂。造纸业兴旺发达,原料就显得紧张,有人掘坟,剥取包裹木乃伊的布条,卖给造纸厂作原料。在埃及,中国式纸也很快取代苇纸作书写材料。有人对阿拉伯的卷古文书书写材料作了研究,发现-年的件均用苇纸,
-年的件文书有24件用中国纸,-年的80件用中国纸的达74件。有一份标明年代写于-年的苇纸文书,最后写上“用苇纸作书,请君原谅”的话,说明苇纸的地位一落千丈。11世纪,一个波斯旅行家到埃及,见到卖菜卖香料的小贩都用纸随卖随裹,纸张已普及于生活用品的包装。
11世纪下半叶,西非摩洛哥的首都非斯也有了造纸厂。造纸术由此很快传人欧洲。至迟在12世纪中期,西班牙的萨狄瓦建起欧洲第一家造纸厂。基督教世界的最早造纸厂建立在法国的赫各尔,意大利第一家造纸厂建于年。英国、俄国学会造纸要到16世纪。随着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年,墨西哥有了美洲的最早的纸厂。造纸术从中国向外传播,差不多近二千年,才完成环球“旅行”,传遍五大洲。中国造纸术直到18世纪以前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年,法国还向中国寻求藤类纤维纸、巨幅纸的制造技术。
纸传人欧洲要比造纸术的传入早得多,欧洲现存最早的一份纸本文件是年西西里的一项法令,纸的来源是北非。欧洲纸张的主要供应地是西亚的大马士革,纸经君士坦丁堡输往意大利的威尼斯,再转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曾把纸称为“大马士纸”,直到近代才知道纸是中国发明的。纸在欧洲的使用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引起守旧派的恐惧,年,顽固不化的德皇胖特列二世曾下令,公文一律写在羊皮纸上,如用纸者,严惩不贷。这样的倒行逆施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当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到欧洲,纸张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示出来,羊皮纸仅能作纸印书籍的封面了。
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引起阿拉伯、欧洲文化的飞跃发展。阿拉伯巴格达于年建起规模巨大的图书馆,10世纪,埃及的开罗、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另两个文化中心,图书馆规模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些都出现在造纸术传入之后。纸的大量生产,还推动了阿拉伯翻译古典文献的热潮,古代希腊、罗马文献被译成阿拉伯文,写在纸上,才得以保存下来。
欧洲文艺复兴之时,正是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之际,有了廉价优质的纸,书籍才得以大量印刷,文化终于走出宫殿、教堂,来到民间,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打破了,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对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