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27236.html普通人,不能以天才的方式生存文
叶倾城
那一年,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出版,一纸风靡。我还来不及看(我那时的枕边书是《育儿百科》,有事没事猛翻),先与朋友讨论。朋友冷冷地说:“有什么可看的?她儿子很平庸。”
我恰好在网上先看过书里的《给河马刷牙》,觉得深觉我心,立刻以龙应台的原话答她:“假定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朋友几乎是劈头盖脸地痛斥我:“一个国家有几个动物园,一个省份才一两个?全世界才有几只动物园里的大象?而中国有多少人?如果这是一份体制内的工作,竞争会更加激烈,只怕不是大学畜牧大学研究生以上学历,都没资格投简历。公务员、会计,全是平庸的职业,是那么容易的吗?你去问问考公务员那些人!”
朋友的火气把我吓到了,她那痛心疾首,就像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母亲——没错,她确实是。
她曾是市级高考状元,当地政府还发了一笔奖金给她家。她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稀罕,因为从小被目为神童,从没拿过第二名。她正常地博士毕业,进入大学任教,生儿育女——开始面临一生最大的难题。
她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送孩子去早教,因为觉得不必要,“我们也没上过这些呀”。孩子上了小学,成绩一直摆尾,她也没觉得了不起——男孩子开窍晚。等她意识到,按《裸猿》所说,男孩的大脑要到23岁才正式发育成熟,而如果任由儿子发展,可能到那时无法大学毕业,她开始慌乱。
她太聪明,有智识阶层的傲慢,所有中小学难题一眼看到答案。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苦苦思索而不可得,也没法把自己的所知传给儿子。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奥数或者坊间其他的补习班?已经错过了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年纪,孩子不肯,她也没招。
我猜她在安德烈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未来的命运:安德烈是中德混血,双语背景,父母都是博士学位,母亲更是人中龙凤。但他21岁才上大学,而且是在母亲任教的学校——这里面有多少是他的真才实学,有多少是拜母亲之赐?德国福利甚好,安德烈显然会一世无忧,平庸者也一样能过着稳定愉快的生活。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人都要拼命才能讨得一碗热饭吃。
她时常以严肃的口气跟我说:“小孩子还是要逼的,否则养不成好的习惯。”但还在若干年前,她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跟我说:“没什么可逼孩子的,等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随时开始都不晚。”严酷的事实是:也许他永远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而“随时不晚”是对老年有志向学者的安慰。
我想起《女子与小人》里面,龙应台的小儿子不肯学游泳,敷衍练琴,龙应台也只说:“好,现在我不强迫你了,但是你长大以后不要倒过来埋怨我没强迫你啊。”
也许,儿子不埋怨,母亲会自怨。
安德烈年12月出生,30了。
我阅读育儿书的脚步没有停下来。我在网上看到一本台湾女作家的书,写女儿的童言稚事。女孩的祖父母、父母全是作家文人,四壁皆书也,来往也都是雅士,女孩就在文化与一群猫的簇拥下慢慢长大,爱好花鸟虫鱼,五岁能写五言对句,画的画更是气势万千……
我正看得无比艳羡,网上连载已经告一段落。正好我与朋友们吃饭,兴致勃勃地说:“我要把某某书买回来,学习一下。”
席间的小朋友断然说:“不要学,这个女孩教得不好,是个小*。”
“小*?是什么?”
我的无知顿时在饭桌上掀起一个小高潮,大家向我普及“T”“P”“H”等诸般常识,我懂了仍然不以为意——我自己,也经历过探索性向的青春期:“这有什么了不起?”
她们反问我:“那你觉得,什么了不起?”
我说:“健康、快乐……至少要自食其力。”
但是,据说,女孩没有做到。小时候,父母带她去邻近小公园玩沙子,父亲担心她捡不到好看的石头会哭,会帮忙在沙坑里到处挖,再偷偷扔在她面前。被过度保护的女孩,内向羞涩,渴望友情却不擅长寻找。母亲带着她脱离制式教育,动不动讲:“今天不要去上学了,我们一起去咖啡馆吧。”
看女儿放学早早回家就会讲:“以后放学不要这么早回家,先去外面逛逛啊。”同学们也接受了她的不一样,说:“你将来是要当作家的,成绩对你没有用。”很自然地,不太和她来往。被目为异类,成为永远的边缘人,这种感觉,不好受。
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去外面上班,跟随了一位与她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艺术家,亦生亦徒亦助手。生活始终在一个小圈圈里打转,而她,没有成为作家,也许根本没有写作。
总之,她不开心。
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字里行间读出女孩的寂寞,她为自己虚构出了幼儿园玩伴——那至少说明,她确实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而她的母亲,要到她毕业才去问老师,如果这不是为了加重戏剧效果的荡开一笔,是否能说,母亲爱她,但确乎粗心大意,没有像一般母亲那样,对她的一举一动都无比悬心?
女孩86年的,也30了。
天才,与普通人之间是有隔膜的。他们不懂得我们的愚钝,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见知识宝库仍袖手旁观。他们往往是拿书就看,一看就通。智慧是他们的大杀器,拥有此,即使怪僻、冷漠、不谙世事、自私自利……都能被原谅。但如果,他们的孩子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此刻的隔阂,或者就将是终生遗憾。
也许,不确定你孩子是天才之前,先按普通孩子的方式养育他/她吧。特立独行需要资格,大部分人绝对没有。真正的天才会脱颖而出,有足够随心所欲的权利。而普通人,不能以天才的方式生存。
文章摘自《爱我少一些爱我久一些》
出版方:凤凰壹力
编辑:辛巴德
读者·书房今日推荐:点击下方图片可购买
书
《读者》出品:“美丽人生”经典图书礼盒
书
《读者》西泠印社联合出品《北平笺谱·花卉笺》
书
给恋人的诗意礼物:《为你读诗》
物
掌阅iReaderplus电子书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