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目送,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那么龙应台的目送又是在讲述那些故事呢?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作者简介
龙应台,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生于内战后撤至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家庭,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
风格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个人作品
《野火集》台湾圆神出版(年12月)
《亲爱的安德烈》台湾天下杂志出版(年10月)
《目送》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年7月)
经典语录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