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晞
年6月7日,16岁的山东女孩杨瑞立在家中遇害。令人发指的是,凶手竟是女孩的亲生父亲——杨爱静。难以想象,到底是多大的深仇大恨,让这个父亲下得了如此狠手!事发当天,杨瑞立带着弟弟小涛回到家中寻找一本书本,这是自一个多月前杨瑞立与父亲争吵后,他们第一次回家。父亲杨爱静得知后连忙赶回家,因积攒的愤怒情绪上头,连刺女儿4刀,杨瑞立当场身亡。临死前杨爱静与女儿最后的对话:“你服了吗?”“服。”简短的一句话,就这样结束了一个16岁女孩的生命,在她最好的年纪。02杨爱静与妻子李美芝感情的不合,为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灾难和悲剧。李美芝表示,自从结婚以来,她受过丈夫无数次家暴:多问了一句话、推迟时间做了家务、下班晚点回家……都有可能成为丈夫家暴的荒唐理由。自杨瑞立出生后,就成为了家庭纷争的牺牲品。“家暴、争吵、出走”成了这个家庭的一个死循环。“重男轻女”、“家庭暴力”这样的恶势力逐日吞噬着她的灵魂,使她无处可逃。就连一张捍卫权利的求助信,也显得苍白无力:原本李美芝也想过要离婚,但是顾及儿女,她选择了忍受。殊不知就是因为她的软弱,反而葬送了女儿的性命。为什么这样的悲惨事件总是重复上演?原因很简单:总有些人在绑架自己孩子的生命,给孩子铐上牢牢的枷锁。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在一段形同虚设的婚姻里备受煎熬,自以为在一段痛苦的婚姻里苦苦挣扎隐忍,就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保护。实则是自我摧残和折磨,死活不敢面对离婚的现实,还非得拉上孩子一同受罪。龙应台曾说过: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父母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或许更容易拥抱到一抹阳光,反而是一些生活在父母不幸福婚姻僵持中的孩子问题比较严重。倘若父母在孩子面前揭露了婚姻丑陋的一面,就会变得肆无忌惮,甚至不惜在他们面前撕骂争吵,将孩子一步步逼入绝望的境地。孩子内心无数次的挣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离婚。”对于感情支离破碎家庭里的孩子而言,父母离婚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永远提心吊胆着下一秒这个家又会上演怎样的悲剧。03你是不是也被父母问过这样的话:“如果爸爸妈妈有一天分开了,你会选择跟谁一起生活?”我想自动屏蔽这个问题。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爱的年龄,这个问题难免过于残忍。要么不离,要么不问。每个孩子字典里的第一个“爱”,一般都是爸爸妈妈给予的定义。父母的爱情幸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分辨爱和学会爱的能力。正如婚姻里:爱情需要仪式感。娱乐圈里有一对模范夫妻——邓超和孙俪。结婚7年,这对夫妻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婚姻仪式感:孙俪出书《遇见你,陪伴你》之后,作为模范老公的邓超会立马帮老婆大人宣传。9月26日,孙俪过生日,邓超发了一条简单的祝福微博:“孙俪老师,生日快乐。”给网友们撒了一大波狗粮~九张配图截下了一月到九月每个月关于孙俪生日的时刻,饱含着对妻子满满的爱意。这种幸福互动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孩子。在孙俪和邓超结婚七周年之际,两个孩子也为父母送上了祝福。在家庭婚姻观里,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家,而是一个有温度的家。这样,孩子才能放心地去学习、去成长,才能拥有积极的生活正能量。一个被爱包围的幸福孩子,会比其他同龄人多出一份自信和底气。倘若父母之间是冷漠无爱的,那幸福的真谛就难以让孩子内化于心。04一对结婚了八年夫妻的日常对话:“今天你去接孩子放学吧,然后监督一下孩子的作业。”“顺便问问孩子今晚想吃什么,我来做。”“孩子的辅导班我已经报好了,你没事的话多督促督促。”“孩子睡了吗?今天他在学校的表现怎样,有没有调皮?”渐渐地,他们之间的话题就只剩下“孩子”了。由于老人家的执念式捆绑、家族的种种关系,让这对“关系惨淡”的夫妻勉强维持婚姻状态。很多夫妻在意识到婚姻出现问题时,常常会利用孩子来为这段失败婚姻“打气”。仿佛在他们的婚姻观里,孩子就是生活的纽带。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有多少女人死守在一段没有温度的婚姻里:冷暴力、家暴争吵、出轨戏码,还冠上“都是为了孩子”的美名。为了孩子,更加应该乘早结束。时间越久,伤害越大。前阵子频上热搜的文章马伊琍,自文章出轨后,五年后宣布离婚,可以说是迟到五年之果,但对于他们的两个孩子来说,离婚无疑是将伤害降到最低的方法。幸运的是,尽管父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但父母的爱依旧守护着孩子,这才是真正为了孩子:不强求、不僵持。还有曾被大众一直看好的刘恺威和杨幂,最终也是走上了离婚之路。他们共同有个可爱的女儿——小糯米。在两人离婚不久后,外公曝光小糯米生日会现场:杨幂刘恺威离婚后首度合体为女儿庆生。对于给孩子最好的保护,是一份持续保鲜的疼爱,哪怕父母形同陌路,也不会对孩子减少一丁点父爱和母爱。05经常会听到一种蓄谋已久的计划:等孩子高考完后我们就离婚吧!这种庆祝高考结束的方式似乎有些特别。民政局办理离婚的小哥的金句:“那些年轻夫妻闹离婚的,我们劝劝或许还有用,那些孩子高考后离婚的,劝都不用劝,早想好了。”高考后的离婚潮,几乎成了高考后的标配事件。近几年,夫妻离婚的消息层出不穷,无论是明星大咖,还是寻常百姓,一直在重复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打着为不影响孩子备考的旗号,怕孩子高考失利后为自己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为了孩子,再忍忍;为了孩子,过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为了孩子,牺牲了本可以继续追寻的幸福……孩子:这锅,我们不背!06有一个“心理叛逆”的青年,今年大一。典型的学霸型人才,具备着帅气、高冷、沉稳的学霸气质,可他却有些许傲慢、执拗。他的话很少,从来不会主动对家人多说一句“废话”,聊天模式自然简单:“你问我答”之后聊天便终止。看似乖巧安静的“好学生”,思考总要比别人深奥一些。你永远无法猜测他内心在想什么。去年高三,在备战高考期间,他如往常一样,在每次模拟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并无不寻常之处。而这一年,他父母的“婚姻大战”却抵达了风浪尖口,争吵不过是家常便饭,只要不是持刀动武,都算小事。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父母决定等高考结束后再提准备离婚的事。在儿子眼中父母的假象是:相比前几年,父母关系缓和了很多,也没什么争吵了。殊不知,这场蓄谋已久的“离婚计划”形同高中三年长跑,等待着高考这一天的来临。直到高考前一星期的晚上,他突然对父母说了一句:“如果你们真的过不下去了,那就离婚吧。你们为了我选择隐忍,和我因为你们而选择弃考,这两种伤害一样大。”第一次与父母的交心,换来的却是:“无论如何你必须要考上重点大学,我们大人之间的事,你不用理太多。”高考第一天上午,他早早准备好出门,但并没有去参加考试。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父亲去接送的时候才知道儿子早上没有参加高考。幸在回家时儿子已经安全到家了。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考试,他们也就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好声好气地劝儿子继续参加剩余的几科考试。最后,他考上了二本院校。但父母并没有离婚,因为儿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纵使说,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作为父母,对于孩子都理应保持对其选择权和知情权的尊重。毕竟,处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对待感情的敏感度和洞察力是很强的,这种隐形的压力远比直言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如此一说,自然不是对“高考后离婚”的全盘否定,而是想说,离婚不是一种仪式,更不是用道德绑架来左右孩子的思想。对于这个少年,“高考”只是他情绪的一个爆发点,真正将他推入病魔的是积攒了多年的“家庭冷暴力”和父母所谓的“为了”赋予的沉重压力,很致命。作为父母,是不是最应该好好反思?07幼时的玩伴经常会跟我分享她爸爸妈妈的年轻时爱情故事,从相遇相识到恋爱结婚。从她眼里,我能感受到一股奇特的力量,散发着光芒。不足为奇,她是个爱笑、充满正能量的女孩子,与生俱来的感染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少言寡语,总喜欢一个人独处,不爱交流、吝啬微笑。一次她坦言道:父母开始经常争吵,矛盾剧增,一言不合就提“离婚”。还记得第一次听到他们要“离婚”时,是小升初那年,12岁。当时恐惧的心情,她说这辈子都忘不了,彷徨、无措、迷茫,仿佛有一天会被他们都抛弃。没想到,“没有争吵的家庭日常生活”成为了她最卑微的愿望。她告诉过我无数次:对于父母的这种状态早已麻痹,与其暗淡,不如好聚好散。自卑、忧虑、沉默、烦躁,是每个孩子都不喜欢的负能量。当婚姻进入危机状态时,不妨选择对孩子坦诚,只要父母对孩子的爱依旧,孩子也就更加有勇气去面对得失,而不是选择逃避和畏缩。08都说,小时候的喜怒哀乐大多来源于父母,长大后才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事实上,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可以决定孩子的性格、成长,亦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身为人父人母,是第一次。可别忘了,孩子也是第一次做你们的孩子。若给予孩子生命,请好好爱。把婚姻经验得有声有色、幸福美满固然是好。若是缘分已尽,为了孩子:请把握好婚姻的尺度,为其画上完美的句号。而后,给孩子刚刚好的幸福。作者简介:一晞,感性又理性,笑点低泪点也低,人称社会淡定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