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希腊神话的正确打开方式多莱尔的希

希腊神话作为圣经故事之外西方文学和艺术的又一个伟大母体,堪称西方文明的摇篮,在西方大约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和传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构思和艺术创作。从诞生伊始的口口相传直到西元前七世纪的诗人荷马整理和记录于《史诗》之中,其关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分支便自成体系,之后又在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等悲、喜剧大师的创作中进一步完成升华,深入人心。

我们这代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读者,希腊神话的启蒙大抵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年前后红极一时的日本漫画《圣斗士星矢》,就像星座的启蒙也是来源于它一样;另一个是人民文学社较为系统的一套读物《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只不过区别是前者属于自发,是完全无意识的一种接受,是在看到了美杜莎之盾、奥路菲之琴(其实就是著名的俄耳甫斯Orpheus)、潘多拉魔盒等故事后引发了莫名的兴趣;后者则算是自觉自愿地去阅读和了解整个希腊神话谱系的发端。

然而如果说《圣斗士星矢》作为星座启蒙还算靠谱之外,作为希腊神话启蒙的它,由于本身并不完全依托于神话本身,很多形象都与神话原型不符,甚至错漏,难免不成系统。

人民文学社自年首版以来已无数次再版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一书,则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居斯塔夫·斯威布(GustavSchwab-)编著的名作,在西方享有盛誉,楚图南先生的译本(据该书的英译本GodsandHeros转译)也是民国时期就已风行,而书中采用的英国插画家斐拉克曼(JohnFlaxman-)所绘插画,线条清晰,人物清秀,堪称绝配。只是本书篇幅较长(人文社版本上下册近页),插图相对较少(年版插图最多,后来再版越来越少),受众其实是成年人,我初读时的年纪也已是十一二岁,如今若是作为相对低龄孩子的启蒙着实有些勉为其难。

好在《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最近被全本书店策划引进出版,算是填补了该领域的一个空白。

本书作者多莱尔夫妇(IngriandEdgarParindAulaire)多少也算是童书届的传奇了,尽管国内对他们绝少译介和引进。

挪威人英格丽早年在慕尼黑学艺术时遇见了瑞士画家爱德加,并在29岁时嫁给了这位35岁的年轻艺术家,4年后两人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定居。最初爱德加聚焦于木刻和石版画,英格丽则以画人物肖像谋生,后来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的发掘和建议下,两人一起转向了童书绘本的创作,并在年创作了《魔毯》(TheMagicRug),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年,爱德加绘图的《土之子:斯堪的纳维亚故事》一书(ChildrenoftheSoil:AStoryofScandinavia,byNoraBurglon)摘取了当年的纽伯瑞奖,年,卡莱尔夫妇联袂创作的绘本《林肯传》(AbrahamLincoln)则将第三届凯迪克奖收入囊中,登上了童书绘本界的巅峰。

年在美国出版的《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是多莱尔夫妇去希腊现场考察后,有感于希腊文化的永恒魅力,将希腊神话纷繁复杂的谱系加以梳理,用晓畅简洁的语言进行的整理和再创作,而其着力完成的幅优美隽永又不失稚趣的插图则是童书绘本界与希腊神话的无缝对接,要知道整本书也不过页。因此上,图文并茂的解读和讲述方式,就此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关于童年时代讲述希腊神话的最佳范本,而其后由好莱坞巨星保罗·纽曼、西德尼·波蒂埃、凯瑟琳·特纳等献声的有声书更是为本书的风行推波助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效果,多莱尔夫妇在创作本书时采用了难度很大的石版刻绘工艺,每一张图都要刻制多块石版,尽管费时费力,却是让我们时隔近六十多年后再看依然觉得色彩鲜艳的关键,而爱德加曾在版刻艺术上浸淫多年,本书也算是他此类作品中的翘楚。同时,由于希腊诸神除了永生之身之外,本身在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上与常人无异,很多时候在欲望和爱憎上尤胜人类,加上本书原本定位老少咸宜,所以讲述和插图的艺术体现上也不乏诙谐幽默、萌态可掬之处,无形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此外,提纲挈领的神话人物谱系树状图、简明扼要的大幅手绘地图、刻绘精细的人物和故事细节,随书附赠的精美书签和日历等,都是本书可以吸引儿童朋友的地方。不过由于希腊神话本身自成体系,较为驳杂,尽管本书也已足够抽丝剥茧、去粗取精,但对于较为低龄的儿童而言,在独立阅读之前,多一个家长耐心讲述和陪伴的过程,可能会更适合吧。而对于成人读者朋友,自然也是一本有助于更好的快速了解希腊神话梗概的普及型读物:在这里,雅典城的由来、阿特拉斯为何要耸耸肩等这些可能早就存在于头脑里的疑问,本书一样能够解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8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