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之目送一篇伟大的伪亲情

从《背影》到《目送》,从真情到伪爱的两极分化......

人世间的一切关系,都是对等的,最巧妙地破坏一种关系,就是取消它的对立面。

例如想捧杀一个人,就不停强调其优点,强调到完美的地步,那么,人们记住的,就是那个人的缺点。

事物因为是辨证的,两面的,所以才能存在,只强调某一面,就是最巧妙的毁灭。

如今,人们正在用所谓“爱”的文化,毁灭“孝道”。

“孝道”是什么?很简单,你爱孩子,孩子反过来爱你,就是孝道。

爱,作为一种能量之力,一定有反作用力,亲子之间叫做“慈——孝”,男女之间叫做“爱——恋”,兄弟之间叫做“友——悌”。

一种力,没有产生反作用力,一定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一种爱,没有产生相对的回应,一定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如果男女之间,一个“爱”,一个却不“恋”,你能说他们之间有真的“爱情”吗?

同样,在亲子之间,一方付出了,一方却不愿回报,那么他们之间就不是真正的“亲情”,而是类似“单相思”的一种自虐情感!

一个男人若疯狂爱一个女人,女人却没有感觉,那么这个男人已经进入了“虐恋”模式——我们只会劝他静下来调整一下自己。

但是,有多少父母进入了这种“自虐”的模式,还假装用“爱,只是一种陪伴”来麻醉自己!若“爱,只是一种陪伴”,那还要“孝道”干什么呢?

龙应台的《目送》之所以打动了很多人,是因为中国过去的“孝道”,太强调子女的无条件付出,用“爱”绑架了子女!但是龙应台的《目送》,是用一种极端代替另一种极端,片面强调父母的无条件付出,实际上又是用“爱”,绑架了父母!

这种“爱,只是一种陪伴”的文化,正在消解中国的“孝道”文化,培养了无数的不知感恩的白眼狼而不自知——甚至还自以为伟大!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明目张胆地不把父母纳入到自己人生计划里的“文化心理基础”!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只有付出”的感情,一味付出的人可以检讨自己的方式或对象或许不对,但绝对不能放弃自己“被爱”的权利——否则,这种爱就是卑微的,奴性的,可怜的!

为了更透彻说明这一点,我们来“品读”一下《目送》的名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话有三个关键字:“只不过”,是什么让龙应台如此悲壮地使用这么哀伤的片面的字眼呢?因为她自己失败的亲子教育!

我们来看看她深情目送孩子远离的时候,她的孩子是什么反应呢?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龙应台的孩子能到美国做交换生,里面一定有她这个母亲的功劳苦劳,母子远别,她的孩子的反应如何呢?

“勉强忍受”、“倏乎不见”、“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如此凉薄的字眼,如此淡漠的人情,这不就是典型的“白眼狼”吗?龙应台不但不反思自己的教育的失败,儿子的无情,反而认为自己应该理解消化孩子的冷漠,这不是爱心泛滥到了愚昧的程度了吗?

反过来,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从孩子的视角来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目送”: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在文中,还一个劲儿责备自己不懂事,可是我们看看,哪一个是人间真正的亲情呢?父亲目送儿子,儿子目送父亲,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的中国式的“目送”啊!

相比《背影》,龙应台的“目送”,不过是“慈母多败儿”的例证罢了!

龙应台难道真得甘心亲情如此冷漠吗?不,她不甘心,所以她在文章里才会这样写: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说得多么凄凄凉凉,无可奈何!我希望她给这句话添上六个字:我龙应台自己,那这句话就成了事实。

但龙应台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又用“修行”替自己找到了高大上的挡箭牌,她又写道: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我想说,智慧或许来自孤独,所以智慧才要解救孤独啊,而不是替孤独辩护,更不会加深这种孤独。龙应台把自己失败的亲子教育上升为亲子关系的觉悟,把自己得不到的人间温情贬斥为父母的自私占有,把自己的无奈不甘解释成甘于放手的伟大——可怜,可悯,可悲......她怎忍心承认,她所深爱的孩子,不过是失败教育下的一枚白眼狼而已呢?所以,她更愿意用自责自己境界不高,放手不够来维护她那虚假的被爱的感受罢了。

这一刻的龙应台,已经不是那个睿智的女子,而是爱令智昏,像是一个痴情的女子深陷男子的负心,却还在为其百般辩护,来维持自己被爱的感受!最后连自己也分不清何为真爱了!

不必,何必?请让我们牢记住中国人本有的亲情观是:你选择目送,我选择回望;你放手说不必追,我执手说我仍在......这才是中国人的爱!

字揭示:你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相由心生

你永远可以更美!

长按下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1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