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生有幸读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有位作家说:“人生应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既是有字之书,又是无字之书,更是心灵之书。令我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生有幸,回味无穷。

一见钟情

早有听闻龙应台是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听闻她早年的作品曾如鲁迅一般“横眉冷对千夫指”,如刀光剑影一般寒气逼人。但我未曾拜读过她文笔犀利的作品,我只从她的人生三书里读到了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我慕名买来她的人生三书是因为这套书太畅销,我是个爱读畅销书的简单女子,再加上我喜欢读散文杂记类的文章,对这三本书一见钟情没有失望。因为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她三十四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我也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二十八岁第一次做母亲,和她一样有两个儿子,对这三本书有很多亲切感是因为我们都好爱自己的孩子和亲人朋友。

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封面是小小的男孩踩在黄叶铺满地的大地上,一见钟情的暖萌。书的封皮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人生三书之一的初见印象,充满着纯真的喜悦。

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封皮是龙应台帅气的儿子安德烈忧郁而深邃的眼神。这是两代人共读的36封家书,由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合著。书信里直面很多问题,母子俩坦率得近乎痛楚。封底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中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报以同样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人生三书之二的初见印象,娓娓道来的细腻温柔。

人生三书之三《目送》,翻开来的首页写着这样的句子: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这本书是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深情之作,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最犀利的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封底介绍这本书有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写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人生三书之三的初见印象,饱含着大爱,所给生命中重要的亲人。

这样的三本书,写童年的陪伴,写青春期的沟通和老来时的无助。胸有猛虎而细嗅蔷薇。只因为她是一个母亲,我也是一个母亲,对这三本书一见钟情,便开始与人生三书对话,体会其中的幸福和失落。

二见倾心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最薄也最好读,我先读了这本简洁易懂的书。书里都是龙应台两个儿子成长的故事,从孩子出生开始,她亲吻疼爱孩子,给他们洗澡、喂饭、换衣服,看他们学会爬行走路然后挥手再见。带他们一点点认识这个世界,读故事给他们听,给他们介绍这个世界,让他们认识美好的事物。母亲的世界里环绕着两个小天使,他们天真快乐又淘气可爱,龙应台说:“他爬,他笑,他摇头,他站起来又一跤跌倒,他眨动着圆滚滚、亮清清的眼睛,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这本书里有很多照片,温暖幸福的记录,给人一种生活随笔的印象。这本书很真实很简单,像普通妈妈的育儿日子没有距离感,不似心灵鸡汤就像育儿宝典,这样的文字显得真实而又让人感动颇丰。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妈妈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命,我们需要彼此尊重,一起成长。

我也需要像龙应台那样,愿意陪孩子走,一路慢慢地领着他们欣赏和享受,耐心等待孩子们的长大。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信集一篇篇读,一篇篇感受到两代人之间隔阂,彼此增进了解需要一个载体和一个窗口。书信就是最好的载体和窗口,“亲子”之间的隔阂是倾听和交流可以化解的,三十六封家书可以把彼此的心锁打开,更好的坦诚相待。三十六封家书解开心结,摧毁两代人的那扇无形的墙。书信里谈彼此的十八岁,谈国家,谈分歧,说烦恼,说文化,说人生观世界观也抨击时事抨击偏见,两代人不指责不强求只沟通只闲聊。这本书向天下父母展示了最好的沟通方式,书信是最好的沟通载体,让我也深受启发。

书里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们的孩子也在慢慢长大,他们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和行事风格,我们有时候也会不认同,不理解,但是不影响我们尊重他,支持他。人生就是这样一代接一代,一代换一代,一代淘汰一代。但这不可怕,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送》这本书惆怅而美丽,因为更多的谈到忧伤和分离。描写了父母、兄弟、子女三代人之间的亲情,书中处处洋溢着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亲情滋味,篇篇展现了让人沉吟思索的人生情景。

这本书我推荐学生和我共读,在上语文课时我们时常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在上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都引用了里面经典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朱德和他的母亲如此,朱自清和他的父亲如此,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也如此。

这本书里收录了许多作者的杂记,但是最感动我的是记录龙应台和父母生活的片段,看到最后几篇写她的父亲逐渐老去,生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再到去世,归乡入土,一次次令人感动和流泪。

目送是一个带着淡淡悲伤的词语,在人生的所有历程中,送别总是最让人伤感的,但是我们不可避免地,还是不断地送别,不断地说再见,不断地失去……

三生有幸

因为要写这篇读书心得,我在看完这本书后的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再次快速翻阅了这本书。很多词句、很多图片、很多篇目再翻阅一遍回味无穷。好的作品总会让人常读常新,相比于其他的书籍,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没有宏大的时间观,也不存在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哲理,它只是龙应台用简单却发自肺腑的文字所记录的个人心路历程。字里行间散发着一股牵引读者去思考人生的力量,关于孩子关于父母,关于代沟关于目送,关于生命关于死亡,从纯真美丽到温暖忧伤再到美丽深邃,会感动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我们。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这一路啊多一些珍惜,多一些沟通,多一些陪伴。人生三书,有字之书是孩子我们最在乎,无字之书是父母我们最淡漠,心灵之书是陪伴最简单也最温暖。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献给人生中的每一段旅程,感悟人世间的每一份真情。

愿你——春赏繁樱,夏观夜星,

秋见霜菊,冬遇初雪,

纷繁复杂的人间世事,

更多看见美好的存在。

个人介绍

姓名:张家有女名丹丹

年龄:而立之年俩娃妈

爱好:看书写字静发呆

职业:粉笔无语写春秋

信念:人生有味是清欢

格言:真情教书爱育人

愿望:岁月静好诗意栖居

文:张丹丹

编辑:赵欣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5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