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潮汹涌》以一个男人的杀人和另一个男人的自杀开篇。刘德华饰演的周全是个顶级杀手,却因“皂滑弄人”和一个人生低谷中的群演陈小萌(肖央饰)互换了身份。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就此开启了。失忆的周全来到陈小萌的蜗居,即使身无分文,他并没有像陈小萌那样自暴自弃,因为严谨自律的习惯早已深入骨髓。他将邋遢凌乱的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纤尘不染。他在记事本上严谨地记录下和每个人交往的细节,他会认真地读完书架上的每一本书,他努力地打几份工。说实在的,这样的男人真的很帅,难怪身居主编的女主李想(万茜饰)会被周全藏在骨子里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而进入杀手角色的陈小萌,即使坐拥豪宅豪车,依旧甩不掉“即时行乐”的影子,将一尘不染的豪宅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将杀手的角色演得一塌糊涂。在还掉烟摊理发店等所有欠款后,内心依旧是一副屌丝男的样子。让人不得不感慨,不自律的人生怎会如此不堪。
那么自律究竟是什么呢?能让一个人的人生有云泥之别。
自律是一种无需监督境况下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律不难,难的是坚持自律。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完的题,总有人能做下来;你拒绝不了的美食,总有人能抵制住;你刷不完的游戏,总有人能抗拒得了……那么你想去的大学也只有别人去了;你觊觎的美装只有别人穿了;你的梦想只有别人帮你实现了;你想要的人生只有别人过了。
自律决定未来,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人,才能拥有梦寐以求的生活。
近耳顺之年的刘德华是出道四十年屹立不倒的男神,被称为“一年一偶像,百年刘德华”。男神开挂的人生源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村上春树说:“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清洁。”天王为了自己的神殿,全年一日三餐都吃谷类、原味乳酪和白水煮鸡胸。天王更是在妻女吃素后于七年前建立了素食习惯。他拒绝美食诱惑,远离冷饮,体重始终保持在65公斤,并拥有炫酷腹肌。即使拍戏到深夜,刘德华也不忘练功、拉伸,保持身体柔韧度丝毫不懈怠。刘德华四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能红到现在绝非偶然。一次高强度工作后回港飞机上还见缝插针地写了一首歌词,他的“拼尽全力”让同行的林家栋感喟不已。正如影片中他饰演的角色周全一样,他早已把自律当成一种习惯。而这种根植于骨子里的习惯更源于他对演员的一份敬业,源于他对自己梦想执着追求的动力。
那么,怎么把自律当成一种习惯呢?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经说过:“做什么事情最容易?向别人提意见最容易;做什么事情最难?管理好自己最难。”
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我们常常会信誓旦旦的买了健身卡立下减肥宏愿,但没坚持几天就不愿再“受苦了”。我们往往会被懒惰打败,会被内心的一种声音打败:“我又不差什么,我图什么呢?”于是,将健身卡抛诸脑后,依旧美食美酒我行我素。
自律需要强大的内心动力。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小人,即时行乐的自我和克制懒惰的自我。想要变得自律,必须开动脑筋,跟不自律带给自己的舒服抗衡。人的本能就是追逐快乐逃避痛苦,很多唾手可得的快乐都是短暂的快乐,快乐之后是巨大的虚无。而长期自律后得到的快乐是延期快乐,是充实和满足。
有人说:“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让我们看看这些大佬们的作息:
刘德华不管几点入睡,必坚持每天六点起床,风雨无阻。科比说:“你见过洛杉矶四点钟的太阳吗?”巴菲特每天6:45起床,李嘉诚每天5:50起床,王健林每天6点起床。硅谷互联网大佬陆奇“每天3点起床,先查邮件,回复邮件。4点跑步,跑上5公里。5到6点,办公室上班。7点前处理完所有邮件。8点前,做好当天工作计划。9点,和姗姗来迟的老外开晨会。22点下班,学习1小时。23点上床休息。”这些牛人更不差什么,他们又是图什么呢?这些比自己牛的人都比自己努力,自己又凭什么不努力?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蒋介石曾对秘书说:“毛泽东实在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的整天时间里,竟不抽一支烟!”
周恩来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我们心中虽然没有伟人们的宏大愿景,但也会有一份平凡的梦想。梦想就是自律的动力。
而心理学家马尔茨博士发现了一种潜意识的惯性。21天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坚持90天就会形成稳定习惯。
自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在自律这条路上,撑过是天堂,放弃是地狱。当自律变成一种习惯,我们的人格和智慧会趋于完美,也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行动起来,懂得自控,坚持自律,我们就会变成想要的自己,就会拥有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