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享读书时光,共建书香校园”??
《亲爱的安德烈》文/龙应台安德烈
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
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看到这本书最初是因为它在销量排行榜的前列,然而当我拿起来它时就再也没有放下手。这其实就是一本母子书信集,细细读来深有感悟。它所包含的内容可谓万千,从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到微不足道的生活规范细节,诠释着亲情又透着浓烈的教育味道。
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审视母子二人在思维不同的语境下交锋化解代沟,是可以借鉴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一、教育的意义现在的时代飞速发展,外界的诱惑层出不穷。连宽容温和的龙应台也不由自主地焦急不安:“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尽速回信。”而儿子的回答是:“妈妈,不要只跟我谈知识分子的大道理,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的乐趣。”??
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接触“抽烟、暴力”,这也许是进入青春期后的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定焦急万分,但是确实不能像安德烈说的去讲大道理,但这些所谓的“乐趣”却不能成为习惯。
龙应台的这段经典语录让我得到了最终的解决:“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那么对于学生,我想说“我不让你抽烟,不让你暴力,不是为了让你变成受束缚的乖孩子,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健康的存在,这样你才可以去尽情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也许,我们教育学生,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顶尖的知识型人才,而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幸福、自在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编辑器二、心灵的沟通看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中最精彩的东西之一就是教育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灵魂与精神的对接。
安德烈在信中这样问母亲:“请问我们的品味如此不同?是因为我们分属于不同的年代?还是因为我们来自不同文化?你的穿衣哲学、老爸的宗教美学和他的怀旧酒吧,都不是我的调调,但我也还可以欣赏。那么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这样的沟通可能常发生在我们身边。青春期的孩子们大多敏感,需要被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这样很容易迷失自我,生活在他人的目光中。
这时候需要我们告诉学生人最先爱的一定是自己,自己都不爱自己,那没人会爱你。女孩子一定要美丽,自信;男孩子一定要阳光,大度。同时要疼爱我们的父母,珍惜我们的朋友。但我觉的话题本身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双方沟通的态度。
我们需要尝试坦诚、真诚的方式和态度去和学生沟通,尽管我们之间有着思想上的差异,就像龙应台爱古典,安德烈嗜好摇滚,我喜欢看大片,而学生沉迷于网游,但起码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但要做正确的引导。
三、?接纳的态度我曾经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电话,说女儿最近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很难过,情绪很低落,随后就用“机关枪”一样的语速说,孩子的成绩从来没这么差过,每次多少分多少分都一一报给我,最后还说一定是批改卷子有问题;电话听筒离我耳朵一尺远,我仍然能听见这位妈妈声嘶力竭的声音,能感受到她的焦虑和气愤。我想这样的感受也一定是孩子的。假如,妈妈想安慰孩子:“别担心,这次考试不算什么,我们有实力下次取得好成绩的!”我想妈妈即使这样对孩子说过,似乎还不如不说。因为这位妈妈掩饰不住的情绪就会传给孩子,而这样的情绪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家庭里发生作用。
同样,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情形:看班里哪都是问题:桌子没有摆整齐、值日又晚了、上课纪律不好、作业没有交齐………细想一下,被这样焦虑的情绪包围着,我们是没有办法用平和的态度去沟通处理班级事务的,我们的坏情绪也会像蝴蝶效应一样让班级陷入危机。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原因,找对方法,接纳学生不完美,这样才能开心工作。
看完书,我内心充满安静,我明白人所追求的,是过程的圆满幸福,尽管在历史的尺幅下,那是多么的短暂,真正如沧海一粟,虚无缥缈。如我而言,更多的感受,我愿意和学生一道参与体会,不在乎结果,而是过程的快乐。
供稿
赵倩
校审
王馨
图文编辑
冯娟
有灵魂
有温度
有高度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