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计数方法有哪三种

古人的计数方法有:结绳计数、书契计数、盘数计数、“正”字计数。

一、古代计数方法

1.结绳计数

有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用过绳子的绳结达到计数的目的,是比较原始的计数方法。

2.书契

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以达到计数的目的。

3.算盘计数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和计数工具。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

4.“正”字计数

中国人在计数时,常常用笔画“正”字,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两个“正”字就是10,这个计数方法简便易懂,很受中国人欢迎。据说这种方法最初是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用的。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二、计数法的介绍

计数法是记录或标志数目的方法,主要指数字符号的表现形态和记数工具的使用。人类最早记数靠堆积石块木棍或摆弄指趾,后来使用结绳和契刻。随着记载数目的增大出现了进位制。受各地自然环境和各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产生出不同的记数法。

三、中国古代计数法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记数体系见于甲骨文,约形成于公元前16~前11世纪。主要用于占卜祭祀。它是十进位非位值制数系,独立的符号共发现13个。记数时采用一种特别的乘法组合原则,将十、百、千、万作为单位词,对十以上的数目还多用合文并写。例如记为。

为方便计算,到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一种称为算筹的计算工具。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数码体系,有纵横两种布筹方法。为避免位数相混,记数时纵横相间,例如:表示为。

四、古代不同地区计数法的用途

1.巴比伦记数法

要用于商业贸易交换和贮存货物登记。最初用”或“代表1,用“。”或"·"代表10,后来改用一种三角形笔端,以压粘土板而成楔形。

2.古埃及记数法

古埃及最早的数码是发现于石刻上的象形文符号,它使用十进位非位值制方法记数,每一个较高的单位用一个特殊符号表示。

3.古希腊记数法

古希腊最早的数码发现于克里特岛是公元前年左右泥板上使用的象形文字,记数靠重复排列。约到公元前6世纪,发展起一种阿提卡数码。

4.古印度记数法 

古印度在公元前年左右出现一种称为哈拉巴数码的铭文记数法。到了公元前后通行起两种数码:卡罗什奇数码和婆罗门数码。公元5世纪后印度数码中零的符号日益明确,使记数逐渐发展成十进位值制。

5.中美洲地区古代记数法

中美洲地区的阿兹台克人和玛雅人在公元初年时记数都用20进位制,但前者是非位值制,而后者则是严格的位值制,主要用于记载编年史。

五、计数法的原理

计数原理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计数基本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了解计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六、计数法的影响

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给计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我国古代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比世界上其他一些文明产生较早的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希腊所用的计算方法要优越得多。印度则一直到公元6世纪还用特殊的记号表示二十、三十、四十等十的倍数,7世纪时才有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明显证据。

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的一项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称赞它是“最妙的发明之一”。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评价说:“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11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