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台湾之旅二在台湾来一次旧时

对台湾的印象,我是来自于候孝贤、杨德昌、九把刀的电影,抑或林语堂、白先勇、林海音、梁实秋、苏国治、龙应台,甚至琼瑶三毛张晓风等等的小说散文;无论如何,里面都少不了站台,火车的影子。

台湾的铁路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融入了深厚的风土人情。如今慢慢摇晃的的台铁,连接着一个又一个小城,用这种古老的方式向过去致意。到了台湾,去了解和感觉火车文化,几乎是文艺中青年们的必修课。我们文艺老中青一家的台中之旅,当然不能与它擦肩而过。

时光里的内湾车站

从苗栗去宜兰的路上,偶遇了内湾小镇和车站。

内湾小镇有一种别样的美丽,除了老街上50-60年代风格的戏院、商铺外,清澈的溪水和翠绿的林野让内湾多了青春的美好和活力。还有那五座晃晃悠悠的吊桥,很有纯真年代的意趣。

颇有年代感的內湾戏院和吊桥

老街上刘兴欣漫画馆的背后,有一个看似清新的小木阁楼,薄荷绿的窗棂掩映在大树下。我兴冲冲地走进去才发现酷热难当。脑子里浮现出《彩霞满天》里那对小情侣租的阁楼房,大抵应该就是这样。于是赶紧跑到旁边候车室改造的咖啡馆,讨要一杯剧情里应该出现的甘蔗汁,很遗憾地被告知木有……

喜儿和爸爸摆弄着阁楼的老式缝纫机

有着铁路指示灯造型的咖啡馆,

四处都是怀旧的车站文化

台湾的车站名称非常有爱,充盈着满满的小确幸;比如从内湾车站出发可以到达的这两个站:爱情和十分。

爱情车站

这里有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年,就读新竹高中的曾春兆,在火车上认识了邻校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女孩彭智惠。可是高三月考期间,他居然睡过头没有赶上去学校的火车,要是缺考被留级,就不能和喜欢的女孩子一起升学了,于是,他奋不顾身地跑去追火车,居然在两公里外的九赞头站追上了。成功搭上火车的他,也如愿把那个每天一起搭车的女孩子变成了妻子。据说,台铁一度打算废站,后来这对夫妻出面认养旧车站,于是促成了合兴车站的重生,该站也因为这对夫妻的故事而声名大噪,因而有“爱情车站”的浪漫别名。

一下火车,游客就会被月台上的“爱情时刻表”吸引,而废弃的火车车厢被重整成“小甜心”饮料铺,保留把手、吸顶电风扇、座椅。步行阶梯至“许愿钟”,是观看合兴车站最好的地点,也是年轻人拍婚纱的好去处。

还有那些别有喻意的站名,给平凡百姓一些慰藉和希望,生活总是需要好兆头的。

有梦想和温度的平溪支线

十分

十分的天灯,带着各式祝福,拥挤在天空里,热闹却好看。

我们从宜兰到九份的路上,不能免俗地去了十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已经让平溪支线炙手可热;剧中男孩女孩在石底桥下放飞天灯的场景,让无数人到这个曾经寂寂的村落许愿。大大小小的天灯铺子生意都出奇的好。

一家子的祈祷

而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小镇本身,伴随着叮叮铛铛的铃声,火车呼啸着穿城而过,而居民们的见惯不惊和游客们的尖叫大笑是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从没有见过一座城,火车如此亲密地和人们生活在一起。

靠近车站的那一段人少清净,放灯比拥挤的老街口佳。这里依稀还有《恋恋风尘》里,男生帮女生背米的场景。天开始飘着雨,有老片子的底色和情调。上车前,我执拗地一路跑去,买到了周万珍老字号饼铺的咖喱饼。

猴硐

我们手里似乎握着现世的一些安稳快乐,所以没有选择从十分到爱情车站;因为爱猫,临时决定坐一段咣当咣当的小火车,到猴硐即猫村溜达。

色彩斑斓的小火车上,机车长一脸严肃

火车从奇幻森林里驶过

有猫咪做注脚的车站

台湾作家刘克襄在《11元的铁道旅行》中提到的猴硐的两家面铺,饶有意思:

“村里有两家面店,当这个煤矿小村有三千个人的时候,这两家面店就存在了,到它只剩下两三百人的时候,它们也继续存在着。一家叫做阿虾,一家叫做大面发,两家小吃店很好玩,礼拜一都固定不营业。营业只是从礼拜二到礼拜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七点。他们之间,我常常形容,有点像台湾的两个政党,一个是民进党,一个是国民党,互不往来,也不讲话。”

在小小的猫村,我没有找到面铺,街上的猫也不知所踪。但见到所有的商铺都有猫的元素。

各种造型的猫咪饼干

火车站旁有80多岁老奶奶的店,卖入味的卤豆腐,据说很多电视台曾经报道过。贡丸汤很Q很弹牙,汤头清澈鲜美,不放香葱改放香芹,价格则是相当的平民。

还有这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无名小店,芋圆冰超赞!蹲在门口吃才最正宗~

另外,离开平溪时,可以去品尝瑞芳番薯饼。我所理解的古早味,大概就是这些平淡本真的食物。

朋友们总爱将台湾与香港美食做比较;而我印象中的台湾美食,就如台湾火车一样,是本色的,纯真的,也许过于寡淡,不够惊艳;但那是习惯于朴素日子的人们,在平凡生活里耐得住咀嚼和细品的一羹一食。我们始终是太快了。

猴硐并没有因为成为小清新的猫村景点而遗忘过去。煤矿的遗迹在这里随处可见,白墙上“安全生产”的红色标语与大陆并无二致。锈迹斑斑的机器和矿场的残垣断壁与明丽现代的小店交错,毫无违和感。

猫村

菁桐

在一路的行程中,最让我感到熟悉亲切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邮筒(包括酒店房间外的小信箱式邮筒)。而菁桐除了铁道故事馆,邮筒也是分外可爱的。这里也有我们旅人邮亭“寄给未来”的创意,不过文创产品就丰富多了,尤其是和邮驿文化相关的小礼品,充满浓浓的文艺味儿。

寄给未来的自己,也是一份念想

旅途中看见它,就想把此刻的风景寄给某人

我和喜儿的即兴剧照

挂满墙的许愿筒,随风响成一首悦耳的歌

九份

九份过度的商业化已经让它有些乏味,除了依山而建的地理优势外,满大街都是拥挤的商铺;有些像锦里宽窄南锣鼓巷的集合;当然人的面目是温和的,也没有过于嘈杂的叫卖声。这大概就是与海这边最大的不同。

经典里的神灵世界

我眼中的悲情山城

我们还是追随着陈绮贞和千寻去了阿妹茶楼,凭吊宫崎骏彼时的风景;看到了静默不变的那片海,加上茶楼里眉清目秀的男侍应生,这爬坡上坎的也值了。如果你能在旁边的里弄找到隐秘的咖啡店,放上那首应景的《九份的咖啡店》,体味九份色彩斑驳的夜,那应该也是不错的风景。

传说中的阿妹茶楼

清晨与黄昏,各有别样的美

九份街上的各类小吃也是多不胜数,阿柑姨的芋圆、黄金皮蛋等等都很值得一尝。

寂寞中缓慢的金瓜石

如果要住下来,一定不要选择喧闹的九份,旁边的金瓜石山上有一家不错的民宿“缓慢”,据说还得过网络票选第一名,日本北海道和台湾各有一家。这次我们就去了那里。

民宿创办人是两个爱做梦的女生--慧君与庭妃,从“薰衣草森林”跨界到民宿,在金瓜石开启“缓慢”美学,深刻的体会“慢下来,人生好美”的幸福……在台湾,缓慢民宿一直都拥有让顾客等待排队的实力,曾创下开放三个月后的入住预订,不到三十分钟内,涌进四万笔订单的纪录。

山野是长大的孩子总是喜欢自然,一进山里就满心欢喜,心也熨贴下来。唯一不便的是停车场距离民宿有一段坡路,拎行李上去颇为吃力;这似乎不仅是慢下来,更多的还是体力的考验。

一座白色朴素的房子就这样孤单地隐匿在半山里。推开大厅的门,余晖正好,给原木色的香草铺子和书柜晕染了美丽的金色。

台湾腔的姐姐端来盘子,让我们选择房间的名称(一般是书名)和主题香氛系列;这个有趣的环节就交给了喜儿。于是一屋子的玫瑰味道,从香皂到身体乳;而名字倒是贴切得很--《孤寂的山城》。

房间是极简的白和原木色。没有电视,你只能听虫子之类的天籁声,或者彰显主人品味的音乐。实在耐不住寂寞,可以在公共区域取影碟和书回来看。如果不惧蚊虫,也可以登上露台,远眺星空。除了房间稍显局促,一切都还符合想象。

马桶盖上还贴着文字呐~

刻意做成被岁月摩挲的洗漱盒

一楼的小铺有许多喜儿恋恋不舍的美物

也可以到二楼的开放式书房任选一本自己爱看的书,在有大树的窗边阅读散漫的文字。

清晨起来,阳光正好,树影摇曳。有清新朴素的早餐,色彩美丽,吃着却寡淡了些,因为没有肉……石头上写着汤和粥的名称,很有意思。

南瓜粥和味增汤~

露台上眺望山景,夏日悠长,蝉声在寂静中特别聒噪。

金瓜石是北台湾的黄金山城,三面环山一面海,淳朴宁静,夜晚星空和海面渔火相得益彰,极美。

令人神往的夜景

从本山五坑这条金矿坑道旁边的石阶步道,一步步往上爬,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山顶的金瓜石神社,在徐徐清风里,可以远眺碧蓝的太平洋。

下山别忘了到本山五坑前吃碗清甜爽口的“山顶豆花”,搭配黑糖水和一匙碎冰,简直是盛暑救星。

山下的黄金博物馆是整个博物馆园区里最热门的地方,这里有一块尺寸打破世界纪录的公斤大金砖,还可以亲手触摸哦!三楼的淘金体验区,可以将淘到的金沙带回家,留个纪念。

摸一摸,是不是可以多点财气~

还有一家很有特色的矿工食堂咖啡馆,专门给游客提供百年来矿工吃的便当,蓝底花布的四方巾打开后,居然是一幅九份金瓜石地图,妥妥地收藏起来~

打开后是个铁饭盒,感觉真的好像吃矿工餐一样啊!

黄金山城的魅力

这样缓慢的日子,就一如小火车叮当作响的岁月,人生就平淡而恬静地消磨了。可惜我们却没有多少这样的日子来消磨,脚步总是匆匆得很,时间太短,事情太多。

图文编辑:张小妹儿

唯有旅行和美食不可辜负唯有记录让时光不再模糊

亲,如果喜欢我,就戳右上角分享哦~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
微信客服包食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