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直属幼儿园轮值周
理
解
·
唤
醒
·
成
长
作者:徐凤娇
孩子是最能唤醒每一个女人内心深处柔软情怀的,无论你曾经多么的强悍、坚硬如铜墙铁壁,龙应台亦如此。安德烈是龙应台的长子,陪伴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她用一个母亲的温柔笔触描写了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于是有了《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
同为母亲,初识龙应台是在六年前,当时儿子正面临“小升初”,各重点中学以奥数竞赛名次和楚才杯作文比赛获奖证书为敲门砖的择校方式正盛行,不管孩子如何全面发展,假使没有这两类证书在手,连守门的大爷都不给你进校沟通的机会。现实残酷,于是只有每个周末带着儿子奔波往返在奥数培优班和竞赛赛场中,身心俱疲,偶然从网络里读到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瞬间,我的内心瓦解,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是啊,子女与父母就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关系,相煎何太急?于是,在顺应大局要求的同时,我不再过分的焦虑,用一份淡定的心情迎来了儿子自己用实力踏进的校园。
从此,我喜欢上了龙应台的文字,开始捧书而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品读她的作品,一步步实现着与她思想和灵魂的交流。
中考那年,每一个可以赶回家给儿子送晚餐的日子,我尽力;每一次可以等待他回家的路口,我坚持;每一个可以送他离开的清晨,我守望......因为不知道,对于渐行渐远的他,我还能做些什么?于是,在每一个可以看到他转身的瞬间,我必驻足,如同龙应台目送安德烈远去一般,心底里总不由闪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这段文字,内心总不免生出无限的惆怅,今日彼此还有交集还有怨恨,甚至还有不满现状的种种斥责,明日还有多少时光,可以彼此这样共度?即使是争吵?所以,我一次次鼓励着自己坚持下去,儿子也跨进了高中的大门。
父母之爱是自私的,更是无私的,既渴望着孩子羽翼丰满早日展翅高飞,又渴望着绕膝而欢相守身旁。转眼儿子已临近高考,二月全市统考已举行,成绩出来儿子状态不佳,叛逆期、压力大、执行力不够、我的唠叨等成为了争吵的直接导火索,谈及学习,每次两败俱伤……
再次捧起《目送》,深刻反思自己,回忆儿子成长的经历,我自以为是的以“爱”的名义做了许多儿子并不领情的事情,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用高标准严要求扼杀了儿子太多的天性,没有理由谴责谁,究其原因,与龙应台相比自我修炼远远不够,眼下我们能够做的,唯有鼓励儿子、肯定儿子,给儿子信心与力量,因为,家,应该是每一个孩子无论经历了什么后,剩下的最后一个无条件的给予他温暖和支撑的地方,而母亲,更应该是他所有爱的源泉。
《目送》中的文字抚过了父母、子女的亲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写尽了幽微处最动人心弦的种种感觉。特别是面对儿子时,她聪明和自控的头脑,做到了“在面对孩子的独立和疏远时,懂得用压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所理应拥有的自由和尊重”,读完着实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幡然醒悟,羞愧不已,此刻的儿子正需要母亲的肯定与信任,而我却自私地将唠叨丢给了他,让他孤立无援,让他无助……
于是,这段文字再次从脑海里闪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无独有偶,前几天办公群里一位高中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改完作业刚好九点,距离晚上放学还有三十分钟,学校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接学生的家长。可敬的父母啊!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可能是合格的,作为妈妈还真是有些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深感惭愧!”是啊,蔡甸教育有很多老师都如我一样,舍小家顾大家,精神虽谈不上多么崇高,但也十分值得敬佩!
带着教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读着《目送》,内心更是波澜壮阔、汹涌澎湃,儿子,目送,即便看着你渐行渐远也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携手,尽力陪伴你的成长,而我,也将继续在书海遨游,和你一起在文字中理解、感悟、沉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