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好书推荐刷洗这一周浮尘■
一、师生共列好书单:读书社书单的确定,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意见仅做参考,以名著为主,辅以传记、历史、哲学等其他种类的图书。书单如下:
《目送》《傲慢与偏见》《万历十五年》《文化苦旅》《美学散步》
《巴黎圣母院》《德伯家的苔丝》《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活着》
《文化苦旅》《明朝那些事》《千年一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注:因经费紧张,第一批书目中《美学散步》没能买回来。
二、营造静谧读书氛围作家何心乐说:“一个人最优雅的姿态在其阅读时”,可见读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换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可见,读书的作用不只是能获取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三、推荐好书
1.龙应台《目送》推荐人:屈坤老师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世今生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龙应台以温情的笔墨绘出对父母的至深情感,对孩子的爱与关怀,写出了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触动人们心中的柔软之地。全书共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写母亲的衰老与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龙应台用细腻的情感之笔写尽悲欢离合,从一件件小事中悟出人生道理。读完《目送》,发现亲情真的很脆弱,但同时也很强大,那道目送的紧密而让人心疼……愿这本爱与亲情的书籍,为你增添一份生活的温暖与智慧。
2.宗白华《美学散步》推荐人:王美智老师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者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子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对于这样一位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推荐人:高二12班张奎
推荐本书理由有三:其一,之前曾略读黄公《中国大历史》收获颇丰;其二,黄公为美籍华人所著书,不受政治限制,较为客观公正;其三,黄公为民国旧人即有传统经学之底蕴,又了解外来西学。加之移民美国视野较常人更加开阔。
我认为众位同窗应精心研读,博文、涨识、升智。
4.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推荐人:高二12班汪梦琦梁少华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独倚幽窗,看转角的青石小巷,一把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烟雨情怀,爱恨情仇,经历过世间万事万物才知晓,无论我们被世俗的烟心熏染多久,被混浊的世态浸泡多深,都要始终相信,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有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美好,让我们一起品味白落梅的优美文笔,体会林徽因诗情画意的一生。
5.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推荐人:高二三班高健轩
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本书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三角爱恋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本书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6.曹雪芹《红楼梦》推荐人:高二12班梁少华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事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后漫评量,君试看,这真真切切,虚虚幻幻,啼啼笑笑的千古文章。
一部《红楼梦》,它是曹公的家庭血泪史,是一个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血泪史,是一个民族的血泪史……代表着古典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确实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毛泽东曾说:“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三四百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曹雪芹的笔下是那样的传神。
同时它突破了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设置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主线,同时又夹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衰到落的副线,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因此,要想全部的看懂《红楼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读它不是单纯的读,是品读,静下心来,慢慢的读来,你会读出它的韵味,你就会发现《红楼梦》是多么的令人寻味了,百遍不一,每一遍都能从其中收获不同的感悟,或许是宝黛美丽却瑕疵的爱情,亦或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悲哀…………愿你能在《红楼梦》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语言的魅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推荐人:高二七班王琦琪
第一次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初三在哥哥家看到的,然而因为中考当时只是略读,也因此这本书一直是我心中的小遗憾。我有一些历史癖,但却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当年明月的文章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又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写出了一部很好看的历史,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古人无异于今人。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你仿佛站在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旁边像一位老友观望着他们的一生……
8.霍达《穆斯林葬礼》推荐人:高二7班宋甜
这是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而悲酸过后,却也有执着美好的回味留给观众。
我偶然看到这本书便被作者在楔子里的告白打动“我在稿纸前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久远的跋涉。”而当我怀揣着读者的身份,陪伴这个穆斯林家族,一起跋涉过兴衰沉浮的60年人生之后,我触摸到了执着的追求,也呼吸到了真挚的爱情。
这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想阅读这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和最痛苦的命运。
9.余秋雨《文化苦旅》推荐人:高二3班李钊恒
这本书中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往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作者之“旅”并不单单沉浸于美景之中,此番“旅行”是对中国文化之旅,是对民族精神之旅,是作者对中华千百年来文化灵魂的探求。余秋雨在旅途中,风景不是我们平时肉眼所看到的简单的一花一树一城,它是文化,是中华之精神之灵魂,是物质载体。人,一代一代地走过,而那些园林,那些城墙,冷冷地,傲然地,看着这一切,这不禁让人心生敬畏。《文化苦旅》所带给我们的那些思考、叩问与追寻,大概,正是余秋雨想带给我们的吧。
全书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读完此书,你会真正领悟到独特的,浓厚的中国文化,中国文人的深深韵味美!
10.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高二七班孙乐晗
小学便听老师们说过《傲慢与偏见》这本名著,直到初一才窥得此书,当时因年纪尚小,并不能读懂这本书,直到高一再次拿起此书才略微读懂了此书。《傲慢与偏见》是由英国作家奥斯丁所著的作品,小说主题为爱情与婚姻,此书描绘了班纳特的五个女儿对待婚姻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物质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物质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这正如我们学习与成绩的关系一般,只为了成绩的学习是错误的,不为了成绩的学习是愚蠢的。因此我们应将学习和成绩有机结合起来。
此书细腻的人物、景物描写以及曲折的情节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我推荐给大家,我相信,只要你读了此书,一定会和我一样被这本书所吸引的。
11.余秋雨《千年一叹》推荐人:高二7班任泉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的时候,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书中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此次行程,他深知凶吉未卜,但却在临行前向家人朋友告别,异常的平静。细细品咂,这条路既漫长又遥远,吉普车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有什么。继续前行,前方的信息越来越吃紧。第一章,听当时土著居民的控诉恐怖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几十名外国旅客;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五批外国人质被绑架;再往前,30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因此我极力推荐同学们读读《千年一叹》吧!
12.余华《活着》推荐人:赵莹轩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先生用质朴的一字一句,讲述质朴但饱含深意的人生道理。他的月光是孤独的,是幸福的,是平淡的,也是“咸的”;他笔下的死亡是猝不及防,是轻而易举,是不讲道理,也是匪夷所思的;他让你在苦难中挣扎成长,却不让你在苦难中死亡,他让你受尽磨难,却留给了你一个人的长命百岁,他让你体验天地不公,但这世间本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我猜他想说:人活着,就是对生命馈赠的恩惠。
13.《一个人的朝圣》推荐人:高二12班王冠65岁的哈罗德,,一个人,87天行走英里,从英国西南一路走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奎妮就会活下去!“跟哈罗德一样,奎妮有其阳光和黑暗的一面,但当故事结束,合上书本,作者巧妙地让黑暗消失了,挥之不去的是奎妮坚定的爱的光芒。”
哈罗德·弗莱,本书男主角,一个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老头,他的前半生正如他所说的一般,既无朋友,也无敌人,但是老友奎妮的来信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在信中,他得知奎妮得了癌症,他不知道如何去回复这封来自远方的信书,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箱,最终决定徒步走向圣伯纳丁终关怀疗养院见他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这样一个身体有着疾病的老头,却在他的坚持下医院。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哈曼德与儿子戴维之间关系,也可以读到哈曼德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看完这本书,给我以深刻的启迪,那便是:人活于世,心中定要走信念,只有这样,再加以永不言弃的汗水,那就定会成功! 14.雨果《巴黎圣母院》推荐人:高二12班刘欣毅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雨果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给予我对人性和爱情有了很大的感触。例如外表与心理并不是成正比关系的,“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无论是克洛德,还是卡西莫多,他们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人,他们内心的分裂、冲突,反映的是他们那个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之间,庞大沉重的黑暗制度与挣扎着的脆弱个人之间的分裂、冲突,终于导致悲剧中一切人物统统死光的惨烈结局。我们在这部巨著中看见的命运,就是在特定环境即中世纪的法国首都,愚昧迷信、野蛮统治猖獗的那个社会之中,发挥其横扫一切的威力。
这是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面对这份未知的事物,我们应该怀着探索的心情去面对。一部好的小说,等待着你的探索,你还在在等什么?
15.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推荐人:高二3班白佳萌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个美丽而忧愁的故事。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伤害,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德伯家的苔丝》从头到尾一直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这个主题是:人的“问题”,人的忠诚,人的罪恶,人的宽恕。
在忠诚、罪恶和宽恕这几个问题面前,哈代的重点放在了宽恕上。这是一项知难而上的举动,这同时还是勇敢的举动和感人至深的举动。常识告诉我,无论是生活本身还是艺术上的展现,宽恕都是极其困难的。
推荐阅读
惠·快讯户县教育系统“青春·祖国”红五月合唱比赛在惠安中学拉开帷幕
惠·致辞
惠安中学每校长在“青春·祖国”红五月合唱比赛上的致辞
惠·节日
今天,向青春致敬
来源
读书社
编辑
刘北京
审稿
赵东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惠安中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