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真的只是大号流感么

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新变种,最早于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检测到。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编号:B.1.1.。

奥密克戎具有高传染、快传播、隐匿性强,自发现以来,迅速席卷全球,成为全球大流行的新冠主要病毒变异株。目前全球已经超过4亿人感染,而且感染者还在迅速增加。而且,新冠病毒持续快速变异,也给全球防疫和卫生系统,不断提出严峻的挑战。

不过,从欧美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来看,其危险性比之前的德尔塔病毒低:

Nature研究结果表明,奥密克戎更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在肺组织中不易繁殖,相较感染其他变种病毒,患者肺部受损较轻。

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则1天,平均3天,最长要6-7天左右;早期表现具体有疲倦、头痛、肌肉酸痛、喉咙痒痛、偶尔的轻微咳嗽、流鼻涕等。与以往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潜伏期大大缩短,因此感染和传播速度更快。

尽管我们一直高度警惕和快速行动,但是奥密克戎高传染、快传播和隐匿性强,香港、吉林省和上海,先后爆发疫情。

奥密克戎肆虐,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应该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它。近期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一个科普,非常好。尤其是关于后遗症的谣传,胡必杰教授给了明确解答:

作为一种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和两年前经常侵犯下呼吸道的病毒类型相比,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只要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后遗症很少会出现,基本上可以完全康复。目前奥密克戎感染者95%以上是无症状和轻型,普通型也只有3-5%,重型和危重型罕见。

可以看出胡必杰教授的观点与国外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一致:奥密克戎,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不易感染肺部。95%以上是无症状或者轻型感染者,感染后基本可以完全康复,很少出现后遗症。

感染后应该如何应对:

无症状和轻型为主,基本不用药。有喉咙痛、肌肉酸痛、发热症状的,可以用感冒退热药。很少数人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口服抗菌药物即可。有高危因素的,比如高龄患者,对这些人群我们要重点保护。

对于95%以上的无症状和轻型患者,基本上都不用吃药,就会自己痊愈。普通型症状患者,感冒退烧药即可。需要重点保护的,是高龄基础病患者,他们本身免疫力就很低,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高危,成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从欧美的经验来看,最有效的防护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尤其是老人,全部接种三针疫苗,可以大幅减轻重症率和致死率。

譬如英国,12岁以上85%的英国人接种两剂新冠疫苗,66%的人接种过加强针,这一比例在70岁的人群中高达90%。这也是英国全面放开,宣布与病毒共存的依据;另一个依据是,奥密克戎爆发后,新冠的致死率已经低于流感,如下图:

3月1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格兰的新冠病死率下降到0.%,首次低于季节性流感(0.04%),即使在80多岁的人群中,病亡率也低于流感的同年龄段。

英国在放开后,没有出现疫情反弹,表现相当出色,但还不如新西兰。

新西兰的新冠总病死率只有0.03%,为全球最低;而且新西兰老龄化非常严重:新西兰65+岁老年人占该国人口比例的16%(年),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水平,亦高于中国的11.5%(年)。因此,考虑到新冠这种对于老年人杀伤力极大,新西兰的表现更是难能可贵。究其秘诀,同样是疫苗:

年3月10日,Science杂志的一篇文章更是直接给出了新西兰病死率极低的关键原因:新西兰有极高的疫苗接种率、尤其是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达%。

这也是新西兰在去年宣布放弃"清零政策",与病毒共存的根本原因。

英国和新西兰的实践与数据表明,科学防疫,选择与病毒共存,接种疫苗是关键。因为极高的疫苗接种率,可以最有效地保护老年人,把奥密克戎的致死率降到流感以下。

虽然不想举这个例子,但是对于还在怀疑疫苗效果的人,对比一下香港就可以看出疫苗的效率:

目前香港感染新冠的病死率暂时是0.3%,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士病死率是0.54%,已接种者的病死率为0.03%,未接种疫苗的致死率是接种疫苗致死率的18倍!

造成香港新冠病死率是新西兰10倍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过低,而死亡病例绝大部分是老年人:

第五波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年龄中位数为86岁,89%的死亡病例有长期患病史,88%的死亡病例未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

奥密克戎是大号感冒么?不是,因为它的传染性远高于流感,同时致死率又低于流感,前提是你和家人接种了疫苗。

面对奥密克戎,我们不应该恐慌,而是要科学应对,首先要确保家人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尤其是家里老人有基础病的,更应该如此。

切记切记!

宇宙之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ly/9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