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文化交流走深走实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9年来,双方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巩固,人文交流内涵不断丰富,已覆盖教育、科技、文创、艺术、影视、语言等多个领域,建立起近20个专业交流平台。

中国—中东欧国家将不断加强多领域交流合作,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宏伟画卷已然徐徐铺开。近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文化教育合作进入活跃期。年以来,孔子学院总部连续举办四届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累计余名中东欧国家师生来华访问。全球首家“网络中文课堂”去年10月在希腊爱琴大学启动,近名师生报名参加首个学期的课程。即将于今年投入使用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建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之上,预示两国人民心意相通、患难与共。旅游合作也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一张亮丽名片。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等国均采取对中国实行免签或季节性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赴中东欧国家旅游。阿尔巴尼亚国际关系学者于贝尔·马尔库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9年来,双向旅游交流人数成倍增长。年是中希文化和旅游年,中国与希腊正致力于签署和完善商签旅游、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筹备举办中希高级别文明论坛、艺术品展示、文物展览、奥运合作等重要项目,并在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创作等领域加深合作。“这是希中两国文明交往史上的一件文化盛事。”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部长斯帝利亚尼·门佐尼表示,“一系列活动将展现希中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成果,推动希中战略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深化两国人民间的深情厚谊。”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框架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密切人员往来、注重交流共享,推动文化部长论坛、文化遗产论坛、文学论坛、文化艺术嘉年华、剧院联盟、电影节联盟等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蓬勃开展。1月27日,中国和波兰在华沙签署《中波—年文化合作议定书》,加强两国在文学、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是“琥珀之路”和“丝绸之路”交汇点。波兰驻成都总领事莫戈莳说,“琥珀是波兰的名片之一,希望活动能促进波兰和中国的交流合作”。近年来,中国—中东欧互办文化日、文化节、文化季,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拓宽,呈现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态势,涵盖翻译、出版、影视、艺术、博物馆、文学、媒体、建筑、音乐、体育等领域,新亮点不断。去年10月,《克罗地亚现当代诗歌选集》中文版在京正式发布,精选了60多位克罗地亚诗人近30年来的代表诗作,中国读者得以有机会通过诗歌了解克罗地亚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去年9月,立陶宛第六届武术公开赛开幕,项目包括太极拳、少林功夫、长拳、南拳、中国式摔跤等。年10月,罗马尼亚国家文学博物馆举行中国图书翻译回顾展,展出被译成罗马尼亚语的70本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为罗马尼亚人民更好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中国将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诞生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将在东方文明发源地彰显,中国和希腊的关系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对中东欧国家深化对华体育合作也是一个黄金般的契机。”希中经济合作商会主席福蒂斯·普罗瓦塔斯向记者表示。“文化和艺术是体现情感表达、人民精神、民族理念、历史传承的最佳方式,可以深化不同国家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希腊国家歌剧院董事会主席瓦西里斯·卡拉米扎尼斯认为,中东欧国家和中国丰富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将向世界展现交相辉映的互鉴之美。以心相交,成其久远。人文交流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的纽带,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心灵交汇的桥梁。近年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地方和民间文化交流迅速发展,扩大了民众间的相互认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孩子互致儿童节问候,罗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明代金器展、锡比乌国际戏剧节举办“中国季”、戈尔日省博物馆举办中国图片展、“云游中国”等一系列中罗线上文化活动,拉近民心距离。去年10月,“同一片天空,同一份关爱”抗疫主题线上画展在拉脱维亚举行,中拉两国22位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近百件画作,激励两国人民共克时艰。阿尔巴尼亚汉学家、翻译家伊利亚兹·斯巴修表示,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丰富内涵。“日益丰富的人文交流,正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提质升级的积极推动力,成为维系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强劲纽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6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