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昨天小编推送的“西南医院抗疫特殊时期职工家庭文化建设作品展(二)——防疫故事篇后,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我院职工在抗疫阻击战中的勇敢担当。
今天推出家庭文化建设作品展第三期——好书分享篇,让我们在这些文字中去一同感受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分享书中多彩世界
体会生活绚丽纷呈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郭世莉总有一本书,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总有一本书,让人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总有一些人,虽然平凡,却有一颗勇敢挖掘自身价值、不懈奋斗的心;总有一些人,虽然平凡,却让人铭记在心。这种书,会让人受益终身;这种人,会让人满怀敬意。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就是这种书,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就是这样的人。
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还是在我读中专的时候,从此,孙少平的形象就深深留在我心里、印在我脑海中。每当遇到困难、每当面对挫折时,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孙少平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不退缩不放弃的那种坚毅神情。最近,再次重读《平凡的世界》,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更深入的思考。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一部长篇小说,共三部。在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困苦与追求、痛苦与温情、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变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刻画和展示了普通人在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揭示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虽历经艰难,却从不放弃、心怀梦想、勇往直前的勇气。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年9月,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书中孙玉厚一家,老一辈辛勤耕种却无力改变窘迫的生活,代表了中国旧时代的庄稼汉的境况。乔伯年、田福军的革新展现了中国求福变强的心理和希望。时代的变革给了孙少安、孙少平这些年轻人一个颠覆旧世界的机会。
我出生在70时代的农村,看书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或者正如我生活在他们中间。从这一个个平凡人身上,我甚至能找到我小时候的身边人、身边事。这一个个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让人或感动、或感慨、或敬佩。
我是一个泪点非常低的人,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我常常泪流满面,心情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但看完后,我却变得异常平静了。因为身处在那种辛酸和困境中,他们却不断和命运抗争,从不放弃、从未抱怨。生活在现在的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书中的孙少平,让我看到和深深感悟到他人性的钢韧。他的这种意志,无形中给我一种勇气,一种勇敢面对生活、勇敢面对挫折的勇气,一种向生活发起挑战的冲劲,一种豁达生活的动力。尽管他的青年时代总是不能填报肚子,但书却使他的精神永远那么积极向上,永远那么饱满和令人惊讶。是知识、是书本填补了他物质上的匮乏,使他即使穿着补丁盖补丁的衣服依然能鹤立人群;是知识、是书本使他将目光早早地投向了外面的世界;是知识、是书本让他迈开大步、勇敢向前;是知识、是书本让他有追求、有抱负、有激情、有理想。
《平凡的世界》让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孕育了这样不平凡的人,正是有这样的千千万万的不平凡的人,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感恩。我想,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孙少平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这使我想起我的家庭,想起我那贫困却温暖美好的家庭,父母的疼爱、兄妹的手足情;虽身单力薄的父母,却为家庭撑起一片天,他们以勇气和勤劳,使我们兄妹健康成长。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他们对我们兄妹的教育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兄妹也会将这些财富传承给我们的子女。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尽管命运是那样的挫折,尽管生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可只要你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迎来春暖花开。每一个正在虚度生活的人都来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学会珍惜和感恩。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一首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
《无缘社会》读书分享先静秋年的春节格外漫长又安静,无意被《无缘社会》的介绍吸引,便读起了这本书。
本书是日本一电视台记者采访“现代人的孤独死”的真实采访手记合集。所谓“无缘社会”,书中是这样定义的:“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故乡,也没人和他们联系;他们虽然活着,却已然和这个社会失去了联系;他们即便是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骨灰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据一电视台统计,日本每年3万多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20年在公司没有迟到请假,却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的膝下儿女成双却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中年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