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新作生命来来往往,没有天长地久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部深情之作、生命读本《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作者是龙应台,余秋雨盛赞她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评家和优秀的文化建设者。

你可能不熟悉她的名字,但你肯定熟悉她的那些箴言,听说过她的作品。

她写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她的《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被称为“人生三书”,从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点滴小事说开去,笔触温暖动人,轻易就触动到读者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在新作《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中,龙应台重新回到女儿的位置,凝视年迈多病的母亲。就像她说的:

这本书,献给每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儿女。

(龙应台与母亲首支纪录短片:生命从不等候)

写这本书时龙应台已经65岁了,在此之前,她似乎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身份,重新做回“女儿”,才发现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与母亲之间蹉跎消耗过的时光再也追不回了。

书名中的美君就是龙应台的母亲,她已经九十多岁高龄,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已经认不得人,也不记得过去的事情。

龙应台放下一切工作和事务,回到屏东,一心一意地陪伴、照顾母亲。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龙应台写给母亲应美君的19封书信,感情细腻,笔触动人,将母亲的无私、自己的愧疚表现得淋漓精致。

另一部分是精选的历史材料,龙应台将之命名为“大河图文”,包含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还有美君的日记与家书,一位在战乱年代仍然保持坚强、勇敢、乐观的女性跃然纸上。

她的母亲应美君来自浙江,出生在年,二十岁,她与龙槐生相爱,从浙江嫁到了湖南。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一家人被迫离开故乡,一路南迁,一路漂泊,历尽了悲欢离合。

可以说,《天长地久》讲得不仅仅是家族故事,更是从年到年之间的历史印记和时代命运,是一部亲情与历史交织的复调式作品。

龙应台在书中思考了很多:父母与孩子、时代与个人、时间与生命、战争与死亡、青春与死亡……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刻骨深情:

我们是在山河破碎的时代里出生的一代,可是让我们从满目荒凉、一地碎片里站起来,抬头挺胸、志气满怀走出去的人,却不是我们,而是美君你,和那一生艰辛奋斗的你的同代人。

现在你们成了步履蹒跚、眼神黯淡、不言不语的人了,我们可以给你们什么呢?

关于匆匆逝去的时间:

落日是世界的刻度,晚霞是生命的秒表。每一个美的当下,一说出“当下”二字,它已经永远地过去了。

关于孩子如何对待父母: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关于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初心凝视,这门个人的功课范围之大、涵养之深、体悟之艰、实践之难,比都会间对于正义的争执要诚实得多,重大得多。下一代将来会怎么对待我们?要看我们此刻正在如何对待上一代。

龙应台在新书发布会上说:

这本书也是写给每一位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女性、男性,也写给他们的下一代,让所有人铭记这一段不能忘却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本亲情之书,也是一本生命之书。作者勇敢地直视死亡,直视生老病死,直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与内疚。

其实从时间上来说没有天长地久。

只有守住每一个当下、每一个时刻,多陪伴父母,多珍惜爱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天长地久。

龙应台《天长地久》

炉叔将从设置为星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ly/4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